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耳的意思、李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耳的解釋

虎的别稱。《太平禦覽》卷八6*九一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呼虎為李耳。俗説虎本 南郡 中廬 李氏公 所化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虎》:“李耳當作狸兒,蓋方言狸為李,兒為耳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李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李耳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個主要釋義,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淵源:

一、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本名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著作《道德經》對中國哲學、宗教及文化影響深遠。此義項為最權威的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及學術研究。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卷,第321頁;《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版,第1024頁。

二、方言中老虎的别稱

在部分地方方言(如江淮官話、西南官話)中,“李耳”代指老虎。此稱呼源于古楚文化對虎的避諱習俗,因老子故裡屬楚地,民間借聖人名諱以避兇趨吉。例如《方言》卷八記載:“虎,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耳。”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語文出版社)第4卷,第201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第890頁。


注意:以上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使用。學術語境中“李耳”特指老子;方言或民俗語境中則可能指代老虎。引用時建議優先選用權威工具書,确保釋義的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李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及方言背景綜合理解:


一、人物身份: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1. 本名與稱號
    李耳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本名,字聃(或伯陽),谥號“聃”。因古代“老”“李”同音、“聃”“耳”同義,故稱“老子”或“李耳”。

  2. 曆史地位
    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主張“無為而治”,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傳說其出生時即有白發、大耳,故唐代《獨異志》稱其“耳長七尺”,可能因此得名“李耳”。

  3. 文化影響
    被鐵匠、陶瓷匠等手工業者奉為祖師爺,且在《西遊記》中以“太上老君”形象出現。


二、方言别稱:老虎的别名

  1. 來源考據
    漢代揚雄《方言》記載,江淮、南楚地區方言稱虎為“李耳”。一說因當地傳說虎為李氏公所化,呼“李耳”則虎喜,呼“班”則虎怒。

  2. 語言演變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李耳”實為“狸兒”的方言轉音(“狸”讀作“李”,“兒”讀作“耳”)。


“李耳”既可指道家始祖老子(主要含義),也可作為古代方言中老虎的别稱。兩者均需結合曆史文獻及地域文化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風俗通》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保證迸射碧蓮敝躧博得不孕柴市節辰牌出岔子竄撓盜亂踶跂逗五逗六鈍折放麛煩壅匄外歸反歸色鼓舞毫無二緻踐年急變介意金翅錦緞金軸給水卡規來得及勒取栗駭镠珌亂飛貌敬猛氣冥雪貊道慕思平圜萋毀請賣爵子權限讓長辱在三言詩上三旗沈香拐食嗓梳帚酸漿韬戈卷甲通廛銅山鐵壁卧底伍籍響兒祫祀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