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耳的意思、李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耳的解釋

虎的别稱。《太平禦覽》卷八6*九一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呼虎為李耳。俗説虎本 南郡 中廬 李氏公 所化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虎》:“李耳當作狸兒,蓋方言狸為李,兒為耳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李耳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李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及方言背景綜合理解:


一、人物身份: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1. 本名與稱號
    李耳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本名,字聃(或伯陽),谥號“聃”。因古代“老”“李”同音、“聃”“耳”同義,故稱“老子”或“李耳”。

  2. 曆史地位
    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主張“無為而治”,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傳說其出生時即有白發、大耳,故唐代《獨異志》稱其“耳長七尺”,可能因此得名“李耳”。

  3. 文化影響
    被鐵匠、陶瓷匠等手工業者奉為祖師爺,且在《西遊記》中以“太上老君”形象出現。


二、方言别稱:老虎的别名

  1. 來源考據
    漢代揚雄《方言》記載,江淮、南楚地區方言稱虎為“李耳”。一說因當地傳說虎為李氏公所化,呼“李耳”則虎喜,呼“班”則虎怒。

  2. 語言演變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李耳”實為“狸兒”的方言轉音(“狸”讀作“李”,“兒”讀作“耳”)。


“李耳”既可指道家始祖老子(主要含義),也可作為古代方言中老虎的别稱。兩者均需結合曆史文獻及地域文化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風俗通》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李耳的意思

李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敏銳聽覺的人,特指具有極佳聽覺能力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李耳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李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有關于《列子·湯問》的記載。“嶽牧問李耳附近有香支那否”這句話中的李耳被解釋為指敏銳的聽覺。

繁體字中,李耳的“耳”字部分寫作“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李耳的漢字寫法可能是略有不同的。例如,有時候會将“李”寫作“釐”。

例句

他的李耳使他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

組詞

李耳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李耳目睹”、“李耳聰穎”。

近義詞

敏銳聽覺的近義詞包括:“機敏聽覺”、“靈敏聽覺”。

反義詞

對于李耳這個詞來說,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