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曲的意思、末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曲的解釋

指曲子的末章。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有懷妍唱,敬接末曲,於是迺作而賦積雪之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兩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 “末”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木上曰末”,本義指樹梢,引申為事物的終了部分,如《禮記·樂記》中“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此處“終”與“末”義通。
    • “曲”在《廣韻》中注“委曲也”,原指曲折婉轉的旋律,後特指音樂篇章,如《宋書·樂志》記載“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并漢世街陌謠讴,《江南可采蓮》《烏生十五子》之類是也”。
  2. 詞義定義

    “末曲”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被釋為“樂曲的終章”,指音樂作品的結尾部分,引申為事件或過程的最終階段。例如明代戲曲理論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論及“套數之曲,須首尾相應,末曲尤要收束得法”,強調結尾樂章的結構功能。

  3. 語用範疇

    該詞屬于書面語體,現代使用場景集中于文學評論與藝術研究領域。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李煜詞“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其末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遂成千古絕唱”,此處“末曲”特指詞作收尾句。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末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末曲”指曲子的最後一章或結尾部分,常用來比喻事物接近尾聲的階段。該詞由“末”(最後)和“曲”(曲調)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最後的曲調”。

二、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南朝宋謝惠連的《雪賦》:“有懷妍唱,敬接末曲,於是迺作而賦積雪之歌。”。這一用法奠定了“末曲”在文學中象征收尾的意象。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藝術:描述樂曲、詩詞的結尾部分,如古典賦文或音樂篇章的收束。
  2. 日常生活:比喻項目、活動或經曆的收尾階段,例如:“這場會議已至末曲,即将達成最終決議。”。
  3. 情感表達:暗示對即将結束的事物的感慨,如“春末的櫻花,宛如季節的末曲”。

四、相關延伸

與“終曲”類似,但“末曲”更強調漸進式收尾的過程,而非突然結束(參考“終曲”多用于交響樂或歌劇的終章)。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詳細演變或文學用例,可查閱《漢語詞典》或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刨刀包戈保健功本字變貪厲薄不遺巨細處逸大矩耽淪典籤凡俚翻天蹙地浮名虛譽負信葛天恭順篝衣貫蝨骨軟肉酥核子能唿噜健疾監州較士九馬隮陟寬慈醂柿拉鎖子煉火另有洞天遴簡廪君裡行馬班賣技買贖馬尾辮迷宮鳴名垂後世奴顔盤渦盤牙貧細奇傀窮極無聊啟上鵲尾爐阒無一人屈陷桑榆景森敷山洪沈鸷天大地大跳子銅磚土簋歍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