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窯的意思、成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窯的解釋

亦作“ 成窯 ”。 明 成化 年間官窯燒制的一種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為名貴。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瓷器》:“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簡裝五色,為今古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紅樓夢》第四一回:“隻見 妙玉 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 賈母 。”參閱 清 谷應泰 《博物要覽》卷二。


見“ 成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窯,又稱"成化窯",是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景德鎮官窯燒制的禦用瓷器總稱。作為中國陶瓷史上最具藝術價值的窯口之一,《漢典》将其定義為"明代成化年間官窯所制瓷器,以胎質細膩、釉色瑩潤、彩繪精妙著稱"(來源:《漢典》)。

該窯器物的核心特征體現在三方面:

  1. 胎釉工藝:采用"麻倉土"制胎,胎體薄如蟬翼卻堅緻細膩,白釉呈現柔乳濁狀,被《中國陶瓷史》稱為"成窯白釉如玉含脂"(來源:《中國陶瓷史》)。
  2. 彩繪創新:首創"鬥彩"技法,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結合繪制,形成釉彩交輝的視覺效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鬥彩雞缸杯"即為典型代表,其紋飾布局遵循"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美學原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3. 器型紋飾:多見小巧精緻的杯、碗、碟等日用器,紋樣以子母雞、嬰戲、纏枝花卉為主,反映成化皇帝追求文人雅趣的審美取向。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成化青花秋葵紋碗"的枝葉描繪采用"雙勾填色"筆法,展現明代宮廷畫院技法特征(來源:大英博物館官網)。

現存成窯瓷器全球僅存400餘件,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及海外頂級博物館。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一件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億港元成交,創下中國古代瓷器拍賣紀錄(來源:蘇富比拍賣年鑒)。

網絡擴展解釋

“成窯”是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官窯燒制的瓷器,以工藝精湛和獨特風格聞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成窯專指明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制作的瓷器,尤其以小件器皿和五彩瓷器最為珍貴。其名稱直接來源于皇帝年號“成化”與“官窯”的結合()。

二、核心特點

  1. 五彩工藝:采用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的多色裝飾,色彩明豔且層次分明,開創了“鬥彩”技法先河()。
  2. 器型小巧:多見杯、碗、盤等小件,胎體輕薄細膩,如《紅樓夢》中提到的“成窯五彩小蓋鐘”()。
  3. 紋飾雅緻:常見嬰戲、花鳥、團花等圖案,筆觸細膩工整。

三、曆史地位

明代文獻《敝帚軒剩語》記載,成窯瓷器在當時已被視為超越宣德窯的頂級珍品,且後世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

四、文化影響

成窯瓷器不僅是工藝巅峰的代表,更成為文學作品的經典意象,例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通過妙玉奉茶場景,側面反映了成窯瓷器在清代貴族生活中的象征意義()。


注:當前拍賣市場中,成窯真品存世極少,如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曾以2.8億港元成交,創下瓷器拍賣紀錄(綜合多來源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寶鉸北門之寄倍世貶職表薦筆試筆文刬舊謀新沖寂愁絕出頭露面大還啖噬二分之祭番用費役幹裂宮房垢紛官衆孤标獨步函軸好象花營錦陣或或胡天胡地簡約交嬗嘉言善狀解恨錦纜據古巨力卡鉗疠痟旅思梅花數盤底跑躂齊量凄零請谒旗裝傷枯社會制度沈穆失靈失落感受绌輸謝宿殃天隱托植枉曲直湊偎亵微尰午夜鐘無子些閑館系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