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龍樓的意思、銅龍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龍樓的解釋

飾有銅龍的門樓。借指太子6*宮室。亦借指帝王宮阙。 唐 李白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價重 銅龍樓 ,聲高重門側。”亦省稱“ 銅樓 ”。 唐 王勃 《九成宮頌》:“鳳闈宵靜,陰靈宣王閫之華;鶴禁朝趨,離象峻 銅樓 之景。” 蔣清翊 注:“銅樓即‘龍樓門’之‘龍樓’。《漢書·成帝紀》:‘上嘗急召太子出 龍樓門 。’注:‘ 張晏 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 唐 盧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應制》詩:“視膳銅樓下,吹笙玉座中。”參見“ 銅龍門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銅龍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銅龍樓(tóng lóng lóu)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從以下角度進行解釋:

  1. 核心釋義(建築實體與象征): 指古代宮殿或皇家禁苑中,以銅龍作為裝飾或标志性構件的樓閣建築。其名稱直接來源于建築上的顯著特征——“銅龍”,通常指鑄造成龍形的銅制裝飾物(如門環、漏刻吐水口、屋脊飾物等)或建築構件(如銅龍柱)。這類建築因其材質貴重(銅)和裝飾象征(龍)而具有顯著的皇家威儀和尊貴屬性,多見于漢唐時期的宮廷建築群中。其核心意義在于指代一種裝飾有銅龍、具有皇家氣派的高大樓閣。

  2. 建築特征與功能引申: “銅龍樓”常與宮廷報時、禮儀或帝王居停相關聯。例如:

    • 報時功能: 古代計時器“漏刻”有時會設計成銅龍吐水的形式,放置于特定樓閣,故“銅龍樓”有時也代指宮中專司報時的建築或機構所在。如唐代李賀《十二月樂詞·三月》有“複宮深殿竹風起,新翠舞衿淨如水。光風轉蕙百餘裡,暖霧驅雲撲天地。軍裝宮妓掃蛾淺,搖搖錦旗夾城暖。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其中“漏催水咽玉蟾蜍”雖非直接指銅龍樓,但可見漏刻與龍(蟾蜍亦為龍屬)形裝飾的關聯。
    • 宮門象征: “銅龍”亦常指宮門上的銅制龍首門環或門飾,故“銅龍樓”有時也泛指宮門内的重要樓宇,成為宮廷禁苑的代稱之一。漢代即有“龍樓門”的記載(《史記·孝武本紀》),後世漸有“銅龍”之稱。
  3. 曆史演變與文學意象: 該詞多見于漢唐時期的文獻記載和後世詩詞歌賦中,用以描繪皇家宮苑的壯麗輝煌或象征皇權。隨着曆史變遷,具體的“銅龍樓”建築多已不存,但其名稱作為一種文學意象被保留下來,常用于懷古、詠史或渲染皇家氣象的文學作品中,象征着逝去的王朝繁華、深宮的幽邃或時間的流逝(通過漏刻意象)。例如,唐代詩人王維、李賀等人的詩作中常出現類似的宮廷意象組合。

  4. 權威典籍佐證: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在“銅龍”詞條下釋義為:“① 銅制的龍。古代用于計時器。漏壺的吐水口作龍口形,故稱。… ② 指飾有銅龍的門或宮門。” 雖未直接列出“銅龍樓”詞條,但其核心構件“銅龍”的釋義明确指向宮廷計時和宮門裝飾,為理解“銅龍樓”提供了基礎。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在“銅龍”詞條釋義中明确包含:“2. 指飾有銅龍的門。唐 李賀 《還自會稽歌》:‘脈脈辭金魚,羁臣守迍賤。’ 王琦 彙解:‘銅龍,即宮門所鑄之銅龍也。’” 這直接印證了“銅龍”作為宮門象征的用法,進而可推及“銅龍樓”與宮門的關聯。
    • 《三輔黃圖·漢宮》: (記載漢代長安宮殿)有“未央宮有銅龍吐水,承以銅仙”的描述,雖未直接稱樓,但點明了銅龍裝飾在宮廷建築中的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銅龍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銅龍樓指飾有銅龍的門樓,常用于借代太子宮室或帝王宮阙。這一詞彙通過“銅龍”這一象征皇權的裝飾物,暗指建築的尊貴屬性。

二、文化内涵

  1. 象征意義
    銅龍作為皇家建築裝飾,代表權力與威嚴,因此“銅龍樓”不僅是建築實體,更成為宮廷的象征符號,常見于唐代詩文。

  2. 文學化表達
    例如李白在《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中寫道:“價重銅龍樓,聲高重門側”,通過銅龍樓凸顯場景的莊重感。

三、相關延伸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宮廷建築或隱喻帝王居所,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獻中。


注:部分網頁(如)提到“銅龍樓是成語”,但權威典籍中未見此說法,建議以《漢典》等工具書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哀玉标勁逼扣駁濫塵埃馳湍倅長丹良丁子惡模樣焚燒服臧符竹高李耕廛鈎挐溝溪鬼鬼祟祟駭炫和樂潢海霍曶健啗檢縛交午精實金鍐僦船劑子開花衣伉簡跨輾枯柳老婆禅楞坎厲兵秣馬靈馴曆算莫夜碾械旁若無人遷代強鉏清方頃刻酒輕卒人功熔解讪嗽韶顔聖軌誓劍束在高閣肅景踏闆歎黃犬讨閱王母使者唯心辯證法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