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正的意思、饬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正的解釋

(1).整饬使合标準。《呂氏春秋·仲秋紀》“乃命司服具飭衣裳” 漢 高誘 注:“司服,主衣服之官,将飭正衣服,故命之也。”《禮記·月令》“乃命冢宰……祗敬必飭” 唐 孔穎達 疏:“言天子於此月命冢宰藏此帝藉所收禾穀於此神倉之中,當須敬而復敬,必使飭正。”

(2).謂整饬己身使行為謹嚴合禮。《漢書·谷永傳》:“昔 舜 飭正二女,以崇至德。” 顔師古 注:“謂 堯 以二女妻 舜 ,觀其治家,欲使治國,而 舜 謹敕正躬以待二女,其德益崇,遂受 堯 禪也。飭與敕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饬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ì zhè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整饬使合标準
    指對事物進行整頓、修飾,使其符合規範或标準。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饬正衣服”,即指調整服飾使其端正得體;又如《呂氏春秋》高誘注中提到的“饬正”為整理衣裳以合乎禮儀标準。

  2. 修身以合乎禮法
    強調個人行為的整饬,使言行舉止嚴謹合禮。如《漢書·谷永傳》中“舜饬正二女”,意為舜通過規範自身行為來彰顯德行。


二、擴展解析


三、古籍例證

“饬正”既可指具體事物的整理規範,也可指抽象行為的自我約束,兼具實用與道德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饬正(chì zhè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整頓、整理、修正”。 饬(chì)是由 “⺩”部首和“食”字旁組成的,是一個由“食”字的意思延伸而來的字。它的筆畫數目是4畫。 正(zhèng)是由“⺅”部首和“止”字旁組成的。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漢字,由3畫組成。 饬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方文書和法律文件。在古代,官方文書和法律文件要求嚴謹準确,因此需要經常進行整頓、整理和修正,以确保表達的清晰和規範。 在繁體中,饬(齒)和正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意思和拼音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饬和正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在饬字的上部分多畫出一橫,形狀更像“細、粗”等字,在正字的右側通常附加有“化石”的橫畫。 以下是饬正這個詞的例句: 1. 領導饬正了我們的工作流程,使生産過程更加高效。 2. 政府決定饬正相關法律條款,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與饬正相關的詞彙有: 整頓(zhěng dǔn)、整理(zhěng lǐ)、修正(xiū zhèng)。 與饬正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混亂(hùn luàn)、錯誤(cuò wù)。 希望以上簡短的回答能夠幫助你了解饬正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知識。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