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谢不敏的意思、谢不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谢不敏的解释

因自己没有才智而辞谢。常用作谦词,表示婉言推辞。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赵文子 ﹞使 士文伯 谢不敏焉。”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鲁迅 《华盖集·导师》:“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谢不敏”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谦敬用语,其核心含义是因自身才智不足而婉言推辞,常用于表示谦逊地拒绝他人的请求、任命或赞誉。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析:


一、字义与结构

  1. “谢”

    本义为“辞谢、推辞”,引申为委婉拒绝。《说文解字》释:“谢,辞去也。”

  2. “不敏”

    “敏”指聪慧、敏捷,“不敏”即自谦才智不足或能力有限。《论语·颜渊》有“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可见其谦逊用法。

  3. 整体含义

    组合后表示“因自己愚钝或不才而推辞”,强调谦卑态度而非实际能力不足。


二、语法与用法


三、文化内涵

  1. 谦敬传统

    反映儒家“谦受益,满招损”的处世哲学,如《尚书·大禹谟》载“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2. 礼仪规范

    古代社交中通过自贬维护对方尊严,避免直接拒绝的尴尬,属“婉曲”修辞手法。


四、权威文献例证

  1.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此为最早书证,晋国使臣婉拒郑国子产的责难,体现外交辞令的谦抑。

  2. 王力《古代汉语》

    明确标注“谢不敏”属谦辞,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委婉性。

  3. 《汉语大词典》

    释义:“谦词。表示因能力不足或智慧有限而推辞。”


五、现代使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篇,国学导航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修订版)第2册,p. 421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1卷,p. 196

网络扩展解释

“谢不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因自谦才能不足而婉言推辞,常用于表示对他人请求或托付的委婉拒绝。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典故与出处

  1. 历史来源: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原文为“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描述赵文子派士文伯向对方致歉,承认己方考虑不周。
  2. 文学用例:
    唐代韩愈在《寄卢仝》中写道“买羊沽酒谢不敏”,鲁迅《华盖集·导师》也借该词表达对“导师”身份的推辞。

用法与延伸


示例参考

  1. 古代:
    “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使士文伯谢不敏焉。”(《左传》)
  2. 现代:
    “这项重任我实在难以承担,只能谢不敏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不同语境下的延伸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2、10)。

别人正在浏览...

逋钱测景台垂光刺几大场当期单注东风射马耳二丁法尘方离飞光各不相让隔断勾使官券佹得佹失规鉴龟蓍鼓泻黄雚恚忌胡溜驾雾腾云即如救死拘送窥寻遴荐栾棘落网洛阳苑芒颖梦中説梦挠正恧缩乾恩荫情识龟兹湫窄麴禁攘袖沙沚身丁税生杀予夺生杀与夺收誉谁氏水玉锁陀八讨力头醋退敌土长根生晚莫闻说五管晓告消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