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息兵的意思、息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息兵的解釋

停止用兵。《戰國策·秦策二》:“ 宜陽 未得, 秦 死傷者衆, 甘茂 欲息兵。”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詩:“留滞嗟衰疾,何時見息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息兵”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ī bīng(注音:ㄒㄧ ㄅㄧㄥ),意為停止用兵或停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息兵”指戰争或軍事沖突的暫時中止,通常用于描述主動停止戰鬥行為。例如《戰國策·秦策二》中提到:“宜陽未得,秦死傷者衆,甘茂欲息兵”,表明因傷亡過重而選擇停戰。

2.出處與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相關擴展

5.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或《戰國策》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息兵》的意思

《息兵》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停止戰争、結束戰鬥,使軍隊進入休戰狀态,恢複和平局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息兵》這個詞由“止”和“兵”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0畫,其中“止”部的筆畫數為4畫,而“兵”部的筆畫數為6畫。

來源和繁體

《息兵》一詞源于漢朝文學作品《戰國策》,使用的是繁體字“息兵”。在繁體字中,“息”字的書寫方式與簡體字相同,而“兵”字則有些許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息”字與現代相同,而“兵”字會加上一個額外的“冫”部,寫作“䘘”。

例句

1. 雙方終于達成了協議,決定息兵。

2. 在國際斡旋下,雙方争端暫時平息,決定先行息兵。

組詞

1. 兵戎相見:指戰争爆發。

2. 兵連禍結:形容戰争連綿不斷,給人們帶來災禍。

3. 兵不血刃:指通過巧妙手段,不流血而使敵人投降。

近義詞

1. 停戰:指暫時停止戰争,讓雙方軍隊休整。

2. 和談:指雙方進行和平談判,達成協議。

3. 休戰:指雙方停止交戰,軍隊進入休整狀态。

反義詞

1. 戰鬥:指軍隊之間進行激烈的交戰。

2. 進攻:指主動出擊,向對方發起攻擊。

3. 敵對:指敵對雙方之間存在敵對關系,彼此敵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