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人的意思、步虛人的詳細解釋
步虛人的解釋
指道士。 唐 王昌齡 《題朱煉師山房》詩:“叩齒焚香出世塵,齋壇鳴磬步虛人。”參見“ 步虛 ”。
詞語分解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 虛人的解釋 浮而不實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言不計於反覆,好輕諾而無實者,虛人也。”
網絡擴展解釋
“步虛人”是漢語中一個古典詞彙,主要用于指代道士,尤其與道教儀式中的“步虛”行為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步虛人”指道士,源自道教儀式中的“步虛”(即道士在齋醮時吟誦經文、模拟神仙步态的一種儀式)。該詞由“步虛”(儀式名稱)與“人”組合而成,強調從事此類宗教活動的主體。
二、文化背景與文學引用
-
宗教儀式關聯
“步虛”源于傳說中神仙淩空步行的姿态,道士在儀式中通過吟唱《步虛詞》模仿此動作,象征超凡脫俗。例如唐代王昌齡詩句:“齋壇鳴磐步虛人”,直接描繪了道士在儀式中的場景。
-
詩詞中的意象
該詞在古詩中常被用作道士的代稱,并營造空靈意境。如:
- 宋代秦觀:“步虛人倚玉闌幹”
- 明代吳俨:“步虛人在月明中”
這些詩句通過“步虛人”暗喻修道者的超然姿态。
三、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典籍已明确使用該詞,如《題朱煉師山房》中“步虛人”與“出世塵”對應,凸顯道士脫離凡塵的形象。
“步虛人”是道教文化衍生的詞彙,既指代道士身份,又承載了儀式行為與文學意象的雙重内涵。其核心關聯在于“步虛”這一融合了音樂、動作與信仰的宗教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步虛人(bù xū rén)這個詞,意思是指追求虛無、空靈的人,也可以形容行為不切實際或空洞的人。現在,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信息。
部首和筆畫:步虛人這個詞由3個部首組成,首先是“彳”(四畫)表示“行走”,然後是“虍”(五畫)表示“虎”,最後是“人”(兩畫)表示“人類”。
來源:步虛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根據傳說,有一隻形狀特殊的虎,它行走的軌迹看起來非常虛無缥缈。後來,人們用“步虛人”來形容那些追求虛無缥缈的人。
繁體:步虛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步虛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步虛人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中的記載,一種古代漢字寫法是「步虛者」,用來表示追求虛無缥缈的人。
例句:他總是執着于一些虛無的理念,真是個典型的步虛人。
組詞:一些和步虛人相關的組詞有步步為營、虛無缥缈、前怕狼後怕虎等。
近義詞:追風逐影、空想幻想。
反義詞: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你!如果你對其他内容還有疑問或需要進一步了解,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