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議的意思、申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議的解釋

申明情由加以議處。《後漢書·梁竦傳》:“ 梁貴人 親育聖躬,不蒙尊號,求得申議。” 李賢 注:“求申理而議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申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語構成:

    • “申”表示陳述、說明,“議”指讨論、商議,組合後意為“陳述理由并請求審議”。
    • 在《後漢書·梁竦傳》中有明确用例:“梁貴人親育聖躬,不蒙尊號,求得申議。” 李賢注:“求申理而議之也。”
  2.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案件審理,如請求對某人功過進行複議。
    • 現代擴展:可泛指正式場合的申請或建議,例如企業決策前征求專家意見、學術研究中的咨詢等。

三、延伸補充

若有進一步的曆史用例或語境需求,可參考《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申議-詞義解析

申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對某一事物或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某個集體、組織或會議中,是一種公開表達個人觀點的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申議這個詞的首字部首是申,其主要意義為“公開、表白”。第二個字的義項是“議論、提及”,這也是申議在這個詞中的意思。

申的拼音是shēn,它的部首是矢(shǐ,即“箭”);議的拼音是yì,它的部首是言(yán)。申共有5畫,議共有4畫。

來源和繁體

申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尚書·泰誓》中。繁體字“申議”保留了申的原意,并将議換成了更常見的寫法,即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是以篆書為基礎形成的,篆書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刻寫的字體。申議這個詞在篆書中的寫法相對簡單,申字由“厶”和“曰”兩個部分組成,議字則由“言”和“義”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學生代表在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的申議,提出了關于校園安全的建議。

2. 他申議道: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加強團隊協作。

組詞

1. 意見申議:對于重要決策,大家可以向領導提出意見申議。

2. 提出申議:作為研究小組成員,每位成員都有權提出申議。

近義詞

1. 建議:他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提高工作效率。

2. 意見: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反義詞

反對:他對這個提議提出了反對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