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日三公的意思、午日三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日三公的解釋

馬的異名。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午日稱三公者,馬也。”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獸畜·馬》:“午日三公:《抱樸子》,山中午日稱三公者,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午日三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來源可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午日三公”是馬的異名,指代馬在古代文獻中的别稱。這一說法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登涉》,其中提到“午日稱三公者,馬也”。清代厲荃在《事物異名錄·獸畜·馬》中進一步引用了這一說法,并明确将“午日三公”列為馬的代稱。

來源考據

  1. 文獻依據
    該詞源自道教典籍《抱樸子》,書中記載古人通過占卜、符咒等方式與自然溝通時,将“午日三公”作為馬的隱語,可能與幹支紀時或五行學說相關。
  2. 文化背景
    古代對動物的别稱常與時辰、方位等挂鈎,“午”對應十二地支中的“馬”,因此“午日”與“三公”(高級官職)結合,可能暗含對馬的尊稱或象征意義。

其他可能的誤解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端午節三種祭祀活動”,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且與主流詞典釋義相悖,推測為現代誤傳或附會。

“午日三公”是古代對馬的雅稱,主要用于道教文獻和異名考據類書籍中。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可參考《抱樸子》及《事物異名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午日三公

《午日三公》是指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時間單位,代表中午時刻。下面将分别介紹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詞義

《午日三公》所指的是在中國古代以黃昏六時起算的時間單位,代表午時過了三刻,也就是中午剛過去一段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午日三公》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公”,其中“日”是左右結構,表示時間的意思;“公”是上下結構,表示集合、統一的意思。詞語共計七畫。

來源

《午日三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制中的職位制度,特定官員在每天的中午時刻會進行規定的工作,因此這一時間段也被稱為“午日三公”。

繁體

在繁體字中,《午日三公》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午日三公》字的寫法與現在相比有所變化,其中“公”字的上下結構更加明顯,上方畫有兩豎,下方為一橫和一撇,整個字形更加古樸。

例句

他約定在《午日三公》的時候見面。

組詞

午時、三刻、時間、中午

近義詞

正午、中時、中葡、十二時

反義詞

黎明、日出、初時、半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