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政的意思、夏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政的解釋

夏 朝的政治、政事。《左傳·定公四年》:“命以《唐誥》,而封于 夏 虛,啟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預 注:“亦因 夏 風俗,開用其政。”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昔在 舜 格文祖, 禹 至神宗, 周 變 商 俗, 湯 黜 夏 政。”

夏季的時令、氣候。《管子·幼官》:“春行冬政,肅;行秋政,雷;行夏政,閹……秋行夏政,葉;行春政,華;行冬政,秏。”《文子·精誠》:“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國家甯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夏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政治含義

指夏朝的政治制度與政事,是中國曆史上首個王朝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的政治體系總稱。其核心特點包括:

  1. 封建制度基礎:權力集中于夏王和貴族階級,通過分封管理領土。
  2. 文化延續:周代分封時曾參考夏政,如《左傳》記載“啟以夏政,疆以戎索”,說明夏朝風俗與制度對後世的影響。
  3. 曆史評價:南朝文獻中常以“夏政”對比商周制度,如“湯黜夏政”反映朝代更替中的政治變革。

二、時令氣候含義

在古籍中,“夏政”也指夏季的時令與氣候特點,強調季節與政令的關聯:

補充說明

現代使用中,“夏政”可比喻政府治理狀态(如“腐敗的夏政”),但此用法較罕見。另有極少數資料提及“夏政”為人名(如四川師範大學外事學院副院長),但非主流釋義。

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古籍與詞典解釋,如需完整文獻可參考《左傳》《管子》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夏政》的意思

《夏政》是指夏朝的統治政策和措施。夏朝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傳說是由禹建立的,存在于公元前約2070年至公元前約1600年之間。《夏政》是指夏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夏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夏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夏”,部首是“夕”,筆畫數為4;第二個字是“政”,部首是“攴”,筆畫數為9。

《夏政》的來源

《夏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記載。根據史書《尚書·夏書》的記載,夏朝是由大禹治理的,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治理國家,這些政策被稱為《夏政》。

《夏政》的繁體

《夏政》的繁體字是「夏政」,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經曆了多次演變。關于《夏政》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具體資料較少,無法給出準确結論。

《夏政》的例句

1. 通過實行《夏政》,夏朝的社會秩序得到了良好的維護。

2. 他詳細研究了《夏政》的曆史文獻,以便更好地了解夏朝的治理方式。

相關詞彙

1. 組詞:夏朝、政策、統治、統治者、治理、社會秩序。

2. 近義詞:夏朝治理、夏朝政策。

3. 反義詞:商朝政策、商朝治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