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歲的意思、儉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歲的解釋

荒年;歉收的年歲。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潕水》:“陂在 比陽縣 西五十裡,蓋地百頃,其所周溉田萬頃,隨年變種,境無儉歲。” 唐 劉禹錫 《蘇州謝赈賜表》:“特有賑卹,救其災荒。蒼生荷再造之恩,儉歲同有年之慶。”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品藻》:“ 劉訏 超然越俗,如天半朱霞; 劉歊 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皆儉歲之梁稷,寒年之纖纊。” 清 黃景仁 《得稚存淵如書卻寄》詩:“自餐脫粟厚親養,儉歲襆被遊江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儉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收成不好的年份,即荒年、歉收之年。以下從詞典釋義、典籍例證及文化内涵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儉”

    本義指節省、約束,引申為物資匮乏、不豐足。《說文解字》釋:“儉,約也。”在描述年景時,“儉”特指農作物收成減少,物資短缺。

  2. “歲”

    指一年的農事收成,如《左傳》雲:“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故“儉歲”即收成儉薄的年份。


二、典籍例證

  1. 《孟子·梁惠王上》

    “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其中“兇年”與“儉歲”同義,指糧食短缺的荒年。孟子強調豐年儲備以應對儉歲,體現古代防災思想 。

  2. 《鹽鐵論·力耕》

    “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儉歲不足,則通貨以濟窮乏。”

    直接以“儉歲”與“豐年”對舉,指需靠流通物資救濟的歉收之年 。

  3. 《聊齋志異·考城隍》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儉歲糧貴,民多餓死。”

    清代文獻中仍用“儉歲”描述饑荒慘狀,印證其長期沿用 。


三、文化内涵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02頁)

    明确釋義:“儉歲,歉收之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引《孟子》例證,注:“儉歲即兇年。”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釋“儉”為“年成不好”,并引《後漢書·窦武傳》:“是時羌蠻儉歲,供稅不足。”


“儉歲”是漢語中描述農業歉收、物資匮乏年份的經典詞彙,其釋義紮根于農耕文明的經濟邏輯,并在曆代文獻中承載防災、濟民的文化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儉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荒年或歉收的年歲,強調因糧食短缺而需要節儉度日的時期。該詞由“儉”(節儉)和“歲”(年歲)組成,本義與“豐歲”相對。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側重
    不同于日常節儉,“儉歲”特指因自然災害或收成不佳導緻的物質匮乏年份,需全民節衣縮食。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境無儉歲”,即通過水利工程保障農田灌溉,避免荒年。

  2. 曆史文獻用例

    • 唐代劉禹錫在《蘇州謝赈賜表》中描述災後朝廷赈濟,使“儉歲同有年之慶”,意為荒年也能有豐收般的安定。
    • 清代黃景仁的詩句“儉歲襆被遊江潭”則描繪了貧寒年代的生活狀态。

三、使用場景


四、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節儉過節”等字面義區分。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物質匮乏的年份,而非單純指節日節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水經注》《蘇州謝赈賜表》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載樹人勃海馎饦不禁不由慘忉倉米長顧鈔録赤舌燒城差肩麤踈大包單大卵石打破典式遏雲飛鋒複句公寝貴途賀雅揮羽匠斲巾額金字牌迥塗卷梁罝網空便狂賤款燕廓然堀室累土聚沙連翻亮許聯職柳亸莺嬌緑呢大轎麻槌麻尗泥銀怕懼疲鈍錢镪千一慮青及輕嫚沈放詩牌似水流年遂心快意所染特殊通亂童孫托意霧豹象軍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