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old]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赍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1).指銅。《書·舜典》“金作贖刑” 孔 傳:“金,黃金。” 孔穎達 疏:“此傳黃金,《呂刑》黃鐵,皆是今之銅也。”
(2).金屬名。赤黃色,質柔軟,延展性大。為貴重金屬,多用來制造貨币、裝飾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黃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黃金,蓋有人置黃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謀害食者,食者以齒嚼之,而發現黃金粒也。”《史記·平準書》:“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白金,銀也。赤金, 丹陽 銅也。” 唐 杜甫 《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彌陀經》:極樂國土有七寶蓮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現成的縣城裡字號票子;遠路用,有現成的黃金,帶着豈不簡便些?”
(3).泛指錢財。 唐 高適 《邯鄲少年行》:“君不見今人交态薄,黃金用盡還疏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藥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
(5).比喻金黃色的東西。 唐 羅隱 《皇陂》詩:“垂楊風輕弄翠帶,鯉魚日暖跳黃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圖》詞:“壓紅茵,鳳舞黃金翅。” 宋 蘇轼 《九日尋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師院》詩之一:“試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黃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訓》:“黃埃五百歲生黃澒,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生黃龍。” 高誘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業。 清 龔自珍 《夢中作四截句》之二:“黃金華髮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寶貴。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五章:“秋天,又一個秋天--莊戶人家的黃金季節來到了。”亦喻尊貴的身體。 清 李漁 《風筝誤·詫美》:“也虧我屈黃金先陪膝頭,請寬衣,莫怕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金漢語 快速查詢。
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符號Au)的單質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黃金是一種柔軟的、金黃色的貴金屬,元素符號Au源自拉丁語“aurum”(意為“閃亮的黎明”)。其化學性質穩定,抗腐蝕性強,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态存在。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化學百科及金融知識平台,完整内容可查閱來源網頁。
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具有金黃色的外觀。它在文化上常常象征着財富、價值和權力。黃金也常用來制造首飾和工藝品。
黃字的部首是⻊(辶),它有一個筆畫。
金字的部首是⺦(钅),它有一個筆畫。
《黃》字的來源是古代象形字,最初表示黃色的土壤或礦石。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黃色的字。
《金》字的來源是古代象形字,最初表示金屬鑄成的一種手镯。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金屬的字。
《黃》的繁體字是「黃」。
《金》的繁體字仍然是「金」。
古代黃字形狀有所不同,最早的寫法是像點綴畫一樣的橫線和豎線組成。隨着時間的推移,黃字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古代金字由上面的兩個小點和下面的一條橫線組成,表示金屬質地堅硬。
1. 那顆戒指上鑲嵌了一顆罕見的黃金寶石。
2. 在古代,黃金被視為一種珍貴的交易貨币。
1. 黃瓜:指顔色淺黃、脆嫩的瓜類蔬菜。
2. 黃昏:指太陽落山後開始黃昏的時段。
3. 金箍棒:指《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用的神奇武器。
1. 金色:指顔色像黃金一樣的色彩。
2. 黃腔:形容說話聲音刺耳、拗口。
1. 白銀:指貴金屬中顔色較淺的一種。
2. 烏黑:指黑得發亮的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