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的號角聲。 唐 杜甫 《乘雨入行軍六弟宅》詩:“曙角淩雲亂,春城帶雨長。” 唐 陸龜蒙 《懷楊台文楊鼎文》詩:“寒花獨自愁中見,曙角多同醒後聞。”
“曙角”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古典文學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曙角由“曙”和“角”兩字組成:
合起來表示“拂曉時分的號角聲”,多用于描繪清晨軍營或城中的肅穆場景。
該詞常見于唐代詩歌:
兩例均通過“曙角”渲染出清晨的寂寥或戰時的緊張氛圍。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古詩文賞析或仿古創作中。
曙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拂曉時剛露出的天邊的一點光明或光亮,代表着新的一天開始的希望和曙光。
曙角由部首日和子組成,共有6畫。
部首日代表了太陽、光明和時間;子則表示為最小的一種形式。
曙角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曙角之什》一詩中,約公元前10世紀的西周時期。
在繁體字中,曙角的寫法仍然是「曙角」。
在古漢字中,曙角的寫法有所不同。其舊字形為「曗角」,由部首日和角組成,表示初升的太陽半露出的樣子。
1. 早晨,遠處的山巒上露出了曙角,宛如一柄巨大的金劍。
2. 戰争結束後,人們終于看到了和平的曙角,心中充滿了希望。
1. 曙光:拂曉時剛出現的光明。
2. 曙夜:黎明前的黑夜。
3. 曙風:拂曉時吹過的清新的風。
4. 曙色:拂曉時天空逐漸變亮的顔色。
近義詞:黎明、拂曉、清晨。
反義詞:黃昏、日落、夜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