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節的意思、毛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節的解釋

(1).即髦節。朝廷使者用作憑證的符節。 唐 獨孤及 《送李賓客荊南迎親》詩:“當為天北鬥,曾使海西陲。毛節精誠著,銅樓羽翼施。”

(2).即髦節。道士用來表示法力的符節。 唐 王維 《送方尊師歸嵩山》詩:“仙官欲往 九龍潭 ,毛節朱幡倚石龕。”毛,一本作“ 旄 ”。 唐 盧綸 《太白西峰偶宿單祝二尊師石室》詩:“毛節未歸海,丹梯閑倚空。”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魂遊》:“大羅天上柳煙含,你毛節朱旛倚石龕。”參見“ 髦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毛節”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字面含義與曆史用法

  1. 朝廷使者的符節
    指古代朝廷使者用作身份憑證的符節,多以牦牛尾(“髦”通“旄”)裝飾,象征權威。例如唐代獨孤及在《送李賓客荊南迎親》詩中提到“毛節精誠著”,即指使者持節執行使命的莊重場景。

  2. 道士的法力象征
    道教中,“毛節”是道士施展法力時使用的符節,常見于宗教儀式或文學描寫。如王維《送方尊師歸嵩山》中“毛節朱幡倚石龕”,描繪了道士持節修行的畫面。

二、引申與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毛節”作為成語,形容人品行正直、堅守原則。但這一用法未見于高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個别文獻的擴展解釋,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或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避免混淆不同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毛節的意思

毛節是一個中文詞彙,它可表示動植物或一些人體部位上細小而堅硬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部首是“毛”,具體的筆畫有4畫。

來源

毛節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古代,人們用“節”來指代植物莖上的細小支撐部分,而加上“毛”則表示這個部位上有毛狀的細小物體。

繁體

毛節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毛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毛節的一種常見寫法是「毷節」。

例句

1. 這隻動物的尾巴上有許多細小的毛節。

2. 這種植物莖上的毛節能增加其穩定性。

組詞

一些與毛節相關的組詞有:

1. 毛細血管

2. 毛狀物

3. 毛發

近義詞

與毛節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毛狀物

2. 纖維

3. 毛狀結構

反義詞

與毛節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光滑

2. 平滑

3. 無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