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花紋色彩絢爛的絲織品。比喻辭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 範文瀾 注:“‘視之則錦繪’,辭采也。”
(2).指 日本 彩色浮世繪。《魯迅日記二二·十月》:“上午 内山君 贈複刻錦繪一枚并框。”
錦繪(にしきえ)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對多色木版畫“浮世繪”的雅稱,特指采用複雜套色技術印制的彩色版畫。以下從詞義、曆史背景與藝術特征三方面詳解:
“錦”指華美的織錦,“繪”即繪畫,合稱比喻畫作如錦繡般絢麗多彩。據《日本國語大辭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1765年,源于出版商與畫師為宣傳新版畫技藝的雅號,強調其色彩豐富如織錦紋樣(小學館《日本國語大辭典》)。
錦繪誕生于江戶中期。此前浮世繪多為單色(墨摺繪)或手工填色(筆彩繪)。1765年,畫師鈴木春信與雕版師、刷版師合作,首創“多色套印技法”(見當摺り),通過精準對版實現數十次分色印刷,使畫面呈現漸變、疊色等效果,标志着浮世繪黃金時代的開端(《廣辭苑 第七版》)。
“錦繪是浮世繪版畫中采用多色刷技術的作品統稱,以色彩華麗、工藝精細為特征。”
“該術語特指明和年間(1764-1772)後成熟的江戶彩色版畫,代表浮世繪鼎盛期成就。”
參考資料:小學館《日本國語大辭典》、岩波書店《廣辭苑》、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東京美術出版社《日本美術辭典》、辻惟雄《日本美術史》。
“錦繪”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花紋絢麗的絲織品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總術》,其中提到“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此處以“錦繪”比喻文辭的華美和辭采的絢麗。
指日本彩色浮世繪
在近現代語境中,“錦繪”特指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彩色木版畫(浮世繪)。例如魯迅的日記中曾記載友人贈送“複刻錦繪”的實例,印證了這一用法的傳播。
補充說明:
如需了解浮世繪的具體流派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日本藝術史相關文獻。
傲然挺立八垠誖德并同財珍參表常祭常便當門抵戶丹腦诋彈帝宇斷梗飄萍反派甘臨羹獻箇事共飨光光乍酣暢淋漓翰毛豪友徊集環匝胛子蹐躬警戒線卷刃看守所考績恐駭曠劫蘭子雷菌骊黃令愛露表騾駒猛火油溟沉秘濇末始磨牙鑿齒怯條子殺身報國深圳特區屍逐書字四海一家天雨兔輪婉蟬王居望山偉異武冠祥颷相昵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