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易·剝》:“剝牀以足,以滅下也。” 陳夢雷 淺述:“侵滅正道,自下而上也。”又:“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陳夢雷 淺述:“陰禍已迫其身也。”後用“剝牀”稱殘害忠良或迫身之禍。 明 邵璨 《香囊記·賞雪》:“我和你雖隱居無預,恐有剝牀之災,未免憂葵之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五兩鹿皮,或買剝牀之痛。”
“剝床”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出自《周易·剝卦》初六爻辭:“剝床以足,以滅下也”,本義指床的損壞從底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後引申為兩種核心含義: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用“剝床之痛”形容家庭内部矛盾引發的危機,可見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用于隱喻性表達。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注解。
剝床,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拆卸床鋪的行為。下面将對剝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剝床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廣”,其中“刂”是刀字旁,表示與刀相關,而“廣”是床字旁,表示與床有關。剝床的總筆畫數為8畫。
剝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指的是将床鋪解開或拆卸。這個詞語常常用于描述拆卸床鋪的場景。
繁體字中,剝床的寫法為「剝床」。
在古代,剝床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意義相同。
1. 客人離開後,服務員立即剝床清洗床單。
2. 她在剝床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丢失已久的項鍊。
剝床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組成更為具體的描述,如剝床單、剝床罩等。
與剝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拆床、解床。
與剝床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鋪床、搭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