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主管官吏。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孝綽》詩:“直史兼褒貶,轄司專疾惡。”
“轄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為xiá sī(注音:ㄒㄧㄚˊ ㄙ),由“轄”和“司”兩字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文學家任昉的《答劉孝綽》詩:
“直史兼褒貶,轄司專疾惡。”
此處“轄司”指負責監察的官吏,強調其職責是懲惡揚善。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例如:
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與近義詞“管轄”“司職”的區分,前者更側重具體管理行為,後者強調職責本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相關史料。
轄司(xiá sī)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兩個字,分别是“轄”和“司”。轄司的意思是指管理或掌管某一地區或某一具體事務的機構或人員。
拆分部首:辶、司
拆分筆畫:辶(7畫)、司(5畫)
轄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古文獻和古代經典中。其中,“轄”字的意思是掌握或控制,而“司”字則表示管理或負責。
轄司的繁體字為「轄司」。
在古時候,轄司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例如,古代文獻中的寫法可能是“攸柁”、“柞司”等,但這些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轄司”。
1. 他負責轄司整個地區的教育工作。
2. 這個轄司的任務是保障交通運輸的安全和順暢。
3. 轄司要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組詞:轄區、司法、轄政、轄下、司令
近義詞:主管、掌管、負責、管理
反義詞:受轄、從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