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伏的意思、搭伏的詳細解釋
搭伏的解釋
身體向前倚靠俯伏。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待我搭伏定書案,歇息些兒咱。”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紅娘 呵,我則索搭伏定鮫綃枕頭兒上盹。”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有此人在後園中焚罷香,搭伏着香案,盹睡着了也。”
詞語分解
- 搭的解釋 搭 ā 支;架設;用棍棒等東西交接捆紮起來:搭建。搭蓋。搭制。搭橋。搭救。搭架子。 共同擡:把桌子搭起來。 交接,配合:搭配。搭夥。搭檔。搭售。搭伴。搭幫。搭腔。搭話。搭界。搭讪。 乘車船等:搭車。搭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網絡擴展解釋
“搭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ā fú,表示身體向前倚靠、俯伏的動作,通常指人憑靠物體(如桌子、香案等)伏趴休息或小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動作描述:指身體前傾,倚靠某物俯伏的狀态。例如,人因疲倦而将上半身趴在桌案上閉目養神。
- 近義詞:搭扶(部分文獻中二者可通用)。
2.出處與用法
- 該詞常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如:
- 關漢卿《窦娥冤》第四折:“待我搭伏定書案,歇息些兒咱。”
-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紅娘呵,我則索搭伏定鮫綃枕頭兒上盹。”
- 這類用法多用于刻畫人物疲憊、困倦時的姿态,帶有古典文學色彩。
3.現代語境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方言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見。例如:“他搭伏在窗台,望着遠處的風景發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元代戲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搭伏”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建築物或其他結構物上部分在下面的部分上承載或支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扌、亻
- 筆畫:7畫
來源:
“搭伏”這個詞的簡化字形式出自《說文解字》,是從“檔”和“復”兩個繁體漢字演變而來。
繁體:
搭伏(擔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搭伏的寫法和現代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工人們正忙着搭伏和修整建築物的外牆。
2. 需要确保搭伏的穩定性,以确保建築物的安全。
組詞:
搭建、伏案、伏地、支搭、搭配
近義詞:
搭建、搭載、支撐
反義詞:
卸伏、摒棄、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