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拐的意思、孤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拐的解釋

(1) 〈方〉

(2) [cheekbone]∶顴骨

(3) [ball of the foot]∶踝骨。為腳孤拐的簡稱

詳細解釋

(1).亦稱“ 孤踝 ”。腳腕兩旁突起的部分。 元 宮天挺 《範張雞黍》第一折:“你每説到幾時,早不是臘月裡,不凍下我孤拐來。”《西遊記》第三二回:“若是先吃腳,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腰截骨,我還急忙不死,卻不是零零碎碎受苦?” 章炳麟 《新方言·釋形體》:“今謂脛下骨隆起者為孤踝。”

(2).顴骨。《紅樓夢》第六一回:“高高兒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幹浄爽利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拐”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顴骨(面部特征)

指人臉部的顴骨,常用于描述面部輪廓的突出部分。例如:

二、踝骨(腳部結構)

指腳腕兩側突起的踝骨,俗稱“腳孤拐”。例如:

補充說明

  1. 方言使用:該詞在北方方言(如東北、山東、山西)及部分南方地區(如江蘇、四川)均有使用,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2. 文學應用:古代文學作品常通過“孤拐”來突出人物特征,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孤拐面”的描寫,既指顴骨又暗含面部瘦削的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孤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一個人走路時使用的拐杖隻有一根。可以理解為“獨木難支”的意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孤拐》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

孑(jié)部:是表示獨自、孤獨的意思。

手(shǒu)部:是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

根據部首,可以知道《孤拐》這個詞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孤拐》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詩集《卧春望海樓》中的《賦得月落夜江孤拐提》。這首詩中描寫了月亮落下後,江邊孤獨行走的景象,用“孤拐”寓意表示這種孤獨無助的狀态。

繁體

《孤拐》的繁體字為「孤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孤拐》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在楷書字體中,拐字的構造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年事已高,卻孤拐獨行,頗有一種孤獨的美感。

2. 即使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她也從不願意依靠孤拐。

組詞

1. 單鳍孤拐(指隻有一隻鳍的魚)

2. 四孤五拐(形容貧困、殘疾的人)

近義詞

1. 孤苦伶仃

2. 孤獨無助

反義詞

1. 雙拐(指使用兩根拐杖的人)

2. 依托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