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滔蕩的意思、滔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滔蕩的解釋

(1).廣大貌。《楚辭·劉向<九歎·遠逝>》:“波淫淫而周流兮,鴻溶溢而滔蕩。” 王逸 注:“滔蕩,廣大貌也。”《文選·曹植<贈丁翼>詩》:“滔蕩固大節,世俗多所拘。” 李善 注引《淮南子》:“使神滔蕩而不失其充。” 李周翰 注:“滔蕩,大皃。”

(2).激蕩;波動。《文子·九守》:“故耳目淫于聲色,即五臟動搖而不定,血氣滔蕩而不休,精神馳騁而不守。”《呂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濫之音出,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檢課》:“這是桑間調,水面腔,宣淫啟亂靡靡響,好付梨園供歌唱;豈堪清廟明堂賞,怎值把精神滔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滔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事物宏大或激蕩
    指水勢、聲勢等浩大猛烈,也可用于情感或事物的劇烈波動。例如:“滔蕩的江水”形容水流洶湧,而“情感滔蕩”則指情緒激蕩。

  2. 字義分解

    • 滔:本義為“大水彌漫”,如“白浪滔天”。
    • 蕩:包含“搖動”“洗滌”“放縱”等意,如“蕩槳”“滌蕩”。

二、詳細解釋與出處

  1. “廣大貌”
    源自《楚辭·九歎·遠逝》:“鴻溶溢而滔蕩”,王逸注“廣大貌也”。曹植《贈丁翼》詩中“滔蕩固大節”亦用此義,強調宏大、不受拘束的意象。

  2. “激蕩;波動”
    《文子·九守》提到“血氣滔蕩而不休”,描述生理或情感的劇烈波動。《呂氏春秋·音初》則用“滔蕩之氣”指代因音樂引發的情緒激蕩。


三、用法與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楚辭》《文子》等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滔蕩

滔蕩(tāo dàng)一詞形容水勢或言論等的洪水般的洶湧澎湃。該詞的構造為“滔”和“蕩”兩個字合成。

“滔”字拆分的部首是水(氵),表示與水相關;筆畫數為9畫。源自古代篆書,形狀為水流奔騰的樣子。

“蕩”字拆分的部首是艹,表示與植物相關;筆畫數為12畫。也源自古代篆書,原意是草木茂盛的樣子。

《滔蕩》一詞來源于古代“諸水滔蕩”和“風雨滔蕩”等描述洪水猛烈或風雨狂暴的場景的描寫。後來引申為形容言論、聲浪或情緒等洶湧澎湃。

在繁體字中,《滔蕩》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有變化,《滔蕩》的古代寫法又有所不同。其中,“滔”字的古代寫法為“滔滔”,表示水流奔騰的樣子;“蕩”字的古代寫法為“蕩蕩”,表示草木茂盛的樣子。

例句:

1. 洶湧的江水在滔蕩中奔騰。

2. 風浪滔蕩,船隻難以前行。

組詞:

滔滔、滔天、滔滔大潮、滔滔不絕、激流滔滔

近義詞:

洪濤、磅礴、洶湧、波瀾壯闊

反義詞:

平靜、甯靜、沉默、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