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逝的意思、遐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逝的解釋

(1).遠行;遠遊。《文選·張衡<思玄賦>》:“憑歸雲而遐逝兮,夕餘宿乎扶桑。”舊注:“遐,遠也。逝,往也。” 三國 魏 曹丕 《滄海賦》:“美百川之獨宗,壯滄海之威神。經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託身。” 唐 蕭穎士 《白鹇賦》:“後廄置之駿奔,仰君門以遐逝。” 宋 楊萬裡 《轎中看山》詩:“端居忽飛動,遐逝即回轉。”

(2).歸隱;隱退。《文選·張衡<歸田賦>》:“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李善 注:“世務紛濁,以喻塵埃。”《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韙 叔肸 之優遊,美 疎氏 之遐逝。” 晉 傅鹹 《答栾弘詩》:“鸞鳳養儀,戢翼幽林。未附雅調,以和韶音。距平遐逝,厲志彌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遐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遠行;遠遊
    指離開當前所在之地,前往遙遠的地方。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如張衡《思玄賦》中“憑歸雲而遐逝兮,夕餘宿乎扶桑”(,)。此用法強調空間上的距離感,如曹丕《滄海賦》描述的“經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託身”()。

  2. 歸隱;隱退
    用于表達遠離塵世、退隱生活的意向。例如張衡《歸田賦》中的“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以及《三國志·蜀志》提到的“美疎氏之遐逝”()。這類用法多與文人避世的情懷相關。

二、補充說明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辭典(如、5、8)進一步考證,非權威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遐逝的意思

遐逝(xiá shì)一詞可以指時間的流逝、人物離去或事物消逝等意思。它多用于形容時間或人物的迅速逝去,帶有一絲惋惜或哀傷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遐逝的部首是辶(辵),總共有15筆。

來源及繁體

遐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遐的原意為遙遠、遠離,表示時間、距離等較遠的概念,逝表示時間的流逝、離去等意思。繁體字為「遐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遐逝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遐可以寫作「遐遙」,逝可以寫作「歺」。但是,現代通用的寫法是「遐逝」。

例句

1. 時光荏苒,歲月遐逝,轉瞬間我們已經長大了。

2. 畢業季的到來,讓我不禁感歎光陰如梭,歲月如流水,一切都會成為遐逝的記憶。

組詞

遐逝可以作為動詞短語,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

流年遐逝、時光遐逝、歲月遐逝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流逝、消逝、逝去。

反義詞:歸來、重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