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艾蒿的意思、艾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艾蒿的解釋

草名。也稱“蕭”、“艾”或“冰台”。 宋 陳師道 《河上》詩:“窺巢烏鵲競,過雨艾蒿光。” 蕭紅 《生死場》二:“艾蒿的氣味漸漸織入一些疲乏的夢魂去。蚊蟲被艾蒿煙驅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艾蒿(學名:Artemisia argyi)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植物,具有以下核心特征與内涵:

一、植物學特征

  1. 形态特征:植株高50-150厘米,主根粗長,莖直立,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葉片厚紙質,羽狀分裂,表面有灰白色腺點。
  2. 生長習性:常見于低海拔荒地、河岸、山坡等濕潤環境,生命力頑強,分布遍及中國、朝鮮、日本等地。

二、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有小毒。
  2. 核心功效:
    • 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月經不調;
    • 散寒止痛:緩解腹中冷痛、宮寒不孕;
    • 安胎止癢:治療胎動不安、濕疹疥癬。
  3. 應用形式:可内服、外洗,或制成艾絨用于灸法。

三、文化寓意

  1. 民俗象征:端午節懸挂艾蒿驅邪避穢,産婦用艾水消毒的傳統延續至今。
  2. 文學意象:常被比喻為“野草”象征堅韌,或借指突發事物(如“艾蒿之變”)。

四、其他名稱

别稱冰台、蕭茅、醫草、黃草等,古稱“艾”與“蒿”常混用,如《詩經》中“彼采艾兮”。

五、實用場景


注:如需具體藥理研究或古籍記載,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中醫藥典籍進一步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艾蒿》的意思

《艾蒿》是指一種植物,也被稱為“艾草”或“艾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艾蒿》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艹,總共有13畫。

來源

《艾蒿》一詞源自中文,與傳統醫藥和民間風俗有關。在古代,人們相信艾蒿具有驅寒、驅邪、辟穢*********,因此被廣泛用于驅邪保健和防病治療。

繁體

《艾蒿》的繁體字寫作「艾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艾蒿》的漢字寫作「艾薅」。

例句

1. 她用艾蒿來制作草藥浴,以舒緩身體疲勞。

2. 農民将艾蒿綁成捆晾曬,以備冬季使用。

組詞

艾蒿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常用詞彙,例如:艾草、艾葉、艾灸。

近義詞

與艾蒿類似的植物有蒿草、艾草等。

反義詞

沒有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