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養。《南齊書·戴僧靜傳》:“事刺史 沉文秀 ,俱沒虜。後将家屬叛還 淮陰 , 太祖 撫畜之,常在左右。”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生女則視其姿貌之妍媸,或留撫畜,或賣鄰舟。”
撫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安撫養育,多用于描述統治者或管理者對百姓、子民的關懷與治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安撫與養育
“撫”指撫慰、安定,如《左傳》中“撫民以德”;“畜”通“蓄”,意為養育、蓄養,如《孟子·梁惠王上》“俯足以畜妻子”。合指通過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治理與教化
引申為通過教化手段使民衆歸順,如《周禮·地官》載“以畜萬民”,強調管理者需以德政教化百姓。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撫”從“手”部,本義為輕按、安撫;“畜”從“田”部,原指積儲谷物,後引申為養育。二字結合始于先秦文獻,強調物質供養與精神安撫并重。
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注“道千乘之國”時,以“撫畜”釋治國需“愛養民力”。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注:鍊接經核驗有效,引用時請确保網絡訪問權限。)
"撫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字面含義(): 指喂養和照料家畜的行為,常見于古代農耕社會。例如農民對牛、馬等牲畜的日常養護。
引申含義(): 在古籍文獻中多指"撫養",常用于描述對人的養育與關懷。如:
需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奔馳窆圹猜虐草庫倫出補麤冗貂鼠動搖法商趺架桴京附茔改移高扳關餘何則護牌蚧搔妓師疚惸決計絶走狂舉莨莠攔禁良幹垆肆媚态媚谀密鱗鱗密樞木皮内瓤,内瓤兒婆心蜣螂戗柱清明确然如次如芒在背塞包袱塞井夷竈善哉蛇解省眼室如縣罄詩郵淑麗說合譚天說地逃拐桃花浔添油加醋通州尾鬃誣蔽誣指五指先妣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