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論的意思、商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論的解釋

磋商讨論。 唐 韓愈 《答張籍書》:“若商論不能下氣,或似有之,當更思而悔之耳。” 宋 蘇舜欽 《答範資政書》:“治《易》頗有得,時苦奧處無人商論。”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倘有所商論,更辱教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商論”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它的單字“商”和“論”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結合其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語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資源的詳細解釋:

  1. “商”的含義:

    • 本義: 《說文解字》釋為“從外知内也”,本指估量、推測。(參考:許慎《說文解字》,線上查閱于國學大師網)
    • 核心引申義: 由此引申出商議、讨論、商量的核心含義。指就某事與他人交換意見、共同研讨以求共識或解決方案。例如《廣韻》:“商,度也。”《正韻》:“商,量也,較也。”
    • 其他引申義: 也引申指商業、商人、五音之一(商音)、數學中的除法運算(商數)等,但在“商論”一詞中不取此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論”的含義:

    • 本義: 《說文解字》釋為“議也”,指分析、說明事理。
    • 核心引申義:議論、讨論、評說、論述、辯論。指有條理地分析、闡述觀點或就問題進行探讨。例如《廣韻》:“論,議也,理也,思也。”
    • 其他引申義: 也指學說、主張(如“唯物論”)、衡量評定(如“論罪”)等。在“商論”中,取其“讨論、議論”的核心義。(參考同上)
  3. “商論”的合成含義:

    • 将“商”的“商議、讨論”義與“論”的“議論、讨論、評說”義結合,“商論”一詞的核心意思即為:
      • 商議讨論: 指就某個問題、議題或事務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讨、交換意見,以期達成共識、形成方案或深化理解。
      • 議論評說: 指對某人、某事或某種觀點進行評論、分析和探讨。
    • 詞性: 主要用作動詞。
    • 語境: 常用于比較正式或需要深入探讨的場合,強調交流、研讨的過程和目的性。例如:
      • “雙方代表就合作細節進行了深入商論。”
      • “學者們商論這一曆史事件的深遠影響。”
      • “此事需召集相關人員共同商論後再做決定。”

“商論”是一個動詞,其核心含義是商議讨論或議論評說。它強調就某個議題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讨、分析意見的過程,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或深化認識。其含義來源于“商”的“商議”義和“論”的“議論、讨論”義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商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商論”指商讨問題、商量事情,強調通過交流、讨論和協商來達成共識或解決問題。拼音為shāng lùn。

詳細解釋

  1. 核心意義
    源自“商”的讨論、計劃之意(如《易·兌》中“商兌”即指商議裁決),結合“論”的讨論屬性,整體表示有目的的磋商與探讨。常見于商業活動或日常事務中,需多方溝通的場景。

  2. 曆史淵源
    該詞可追溯至古代商業活動。商人交易時常需讨價還價,通過反複商讨達成交易,逐漸形成“商論”這一概念。唐代韓愈《答張籍書》和宋代蘇舜欽《答範資政書》中均有用例,體現其曆史深度。

  3. 使用場景

    • 商業領域:如合同條款協商、合作方案制定等。
    • 日常生活:家庭事務決策、學術觀點交流等需集體讨論的情境。

相關延伸

“商論”是漢語中一個兼具實用性和曆史感的詞彙,既反映古代商業傳統,也適用于現代多元場景的溝通需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韓愈、蘇舜欽等文人的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慕悲哀裱糊店陛坐不作聲肜肜鸱顧充多籌兵疇畝垂絶椿萱并茂鼎饋犯教廢立桄子骨軟筋麻皇弟簧口荒墜慧辨見德肩峰街道廳踁跗井稅精約迥深拘弭駿澤刻激狂犬愧惕老有所終李耳蘆菲馬具裝沒骨頭湓湧鉗赭乞如願秋根趣嚴山呼海嘯牲刍順蔓摸瓜書劄私飽送妝蘇李體歎觀止矣棠谿鐵硯磨穿梯階網頁遊戲無服相盡饷生校騎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