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壯的意思、頓壯的詳細解釋
頓壯的解釋
頓挫而雄壯。《藝文類聚》卷四四引 晉 鈕滔 母 孫氏 《箜篌賦》:“或冉弱以飄沉,或頓壯以抑揚。”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壯的解釋 壯 (壯) à 大,有力,強盛:強壯。壯士。壯心。壯烈。壯美。兵強馬壯。 增加勇氣和力量:壯膽。壯行(妌 )。以壯聲勢。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雲南、四川、貴州等省(舊作“僮”):壯
專業解析
“頓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來理解:
-
本義:聲音突然變得洪亮有力
- 這是“頓壯”最核心的含義。“頓”指突然、頓時,“壯”指雄壯、洪大有力。合起來形容聲音(通常指人聲、樂聲或自然聲響)在某一瞬間突然變得高亢、洪亮、充滿力量。
- 引用參考:此釋義在《漢語大詞典》中有明确記載。《漢語大詞典》對“頓壯”的解釋為:“猶振作,抖擻。亦謂聲音洪亮有力。”(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例句:如《禮記·樂記》“始奏以文,複亂以武” 鄭玄 注:“文謂鼓,武謂金。始奏以文,謂擊鼓;複亂以武,謂擊金。金聲頓壯,故謂之武。” 這裡形容金屬樂器(如鐘、镈)的聲音突然變得雄壯有力。
-
引申義:氣勢、力量或精神狀态的突然增強
- 由聲音的突然洪亮有力,可以引申指人的氣勢、力量、精神或事物的狀态在短時間内突然變得強盛、振奮、有力量。
- 引用參考:此引申義在《辭源》(修訂本)等工具書中也有體現,常與“振作”、“抖擻”等詞義相關聯。(來源: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等. 辭源(修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9.)
- 例句:如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滞,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思不環周,索莫乏氣,則無風之驗也。昔潘勖錫魏,思摹經典,群才韬筆,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賦仙,氣號淩雲,蔚為辭宗,迺其風力遒也。能鑒斯要,可以定文,茲術或違,無務繁采。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 其中“結響凝而不滞”雖未直接用“頓壯”,但描述的是一種聲音(文辭的聲韻效果)堅實有力、不拖沓的狀态,與“頓壯”追求的效果相通。後世評點中也可能用“頓壯”形容文氣或人物精神的突然提振。
總結來說,“頓壯”主要形容聲音在瞬間變得洪亮雄壯,并由此引申指氣勢、力量或精神的突然增強與振奮。 這是一個相對書面化、帶有古文色彩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分析古典文獻或進行特定風格的寫作時仍可能遇到。
網絡擴展解釋
“頓壯”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ùn zhuà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結構:由“頓”(左右結構)和“壯”(左右結構)組成。
- 核心含義:形容事物或聲音的節奏頓挫而雄壯,也可比喻人或事物突然展現出力量或氣勢。
詳細解釋
-
傳統語境:
源自晉代孫氏《箜篌賦》中的描述:“或冉弱以飄沉,或頓壯以抑揚。”,指音樂或聲音既有輕柔飄渺,又有頓挫有力的節奏變化,強調剛柔并濟的美感。
-
現代引申:
在當代用法中,可比喻人突然表現出力量或勇氣,例如:“危急時刻,他頓壯精神,挺身而出。”。
字義分解
- 頓(dùn):
① 短暫停頓(如說話時的停頓);
② 書法中筆觸的用力與停頓;
③ 引申為“突然”(如“頓悟”)。
- 壯(zhuàng):
① 強壯、雄壯;
② 氣勢宏大(如“壯觀”)。
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描寫音樂、藝術或自然景象的節奏感與力量感。
- 人物刻畫: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突然展現的魄力或爆發力。
權威來源
更多信息可參考《藝文類聚》《漢語大詞典》等文獻,或查閱線上詞典如“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懇暴鰓八字須備文表面文章禀從昌辭趁船充然村潭黨俠獨威棐德風瞀膚粟股栗姑媱撼撞何啻合湯昏蔽講拜降佑犗刑觐見錦紳繼任俊智開口見心克膚款托爛遊躐取魯二生矛子媒援妙說磨車盤坐潑撒撲滿潛懿齊斷窮本染指甲草三虎神羊市入樹高招風天門八翼甜冤對宛類瓦師委獻問革渥然閑男女顯用箫勺洗耳拱聽析珪判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