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ick]∶濃重
凝重的烏雲
(2) [dignified]∶端莊;莊重
出入步趨,務要凝重。——《朱子全書·學一》
神态凝重
(1).厚重;沉重。《易緯韓鑿度》卷上:“聖人則象,月即輕疾,日則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凝重的空氣,壓迫着每一個人的心靈。”
(2).莊重;穩重。《晉書·呂光載記》:“﹝ 呂光 ﹞沉毅凝重,寬簡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 宋 陳亮 《胡公濟墓碣銘》:“ 公濟 於餘為大父行,及際其晚歲泊然之時,睹其風貌敦厚,氣質凝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 四娘 ﹞翩然竟來。申賀者,捉坐者,寒暄者,喧雜滿屋。耳有聽,聽 四娘 ;目有視,視 四娘 ;口有道,道 四娘 也;而 四娘 凝重如故。” 茅盾 《清明前後》第四幕:“ 林 站住了,淡然一笑,就慢步走向 金 ,态度凝重,好象捧着一滿碗的水。”
“凝重”的漢語詞典釋義
“凝重”是現代漢語中兼具描述性與評價性的形容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性與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凝重”指“莊重、嚴肅而深沉的狀态”,常用于形容神态、氣氛、色彩或液體濃度等抽象與具象事物。
引證與擴展釋義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闡釋,“凝重”包含“厚重不輕浮”與“沉着莊嚴”兩層内涵。例如《舊唐書·韓滉傳》中“筆力凝重”,即強調用筆的沉穩有力。現代漢語中,該詞亦用于描述自然景觀的厚重感(如“暮色凝重”)或藝術作品的情感基調(如“旋律凝重悲怆”)。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莊重”“肅穆”“沉郁”,反義詞則為“輕浮”“輕佻”“活潑”。語義差異需結合語境判斷,如“神色凝重”側重嚴肅性,而“雲層凝重”強調物理形态的厚重。
用法與語體色彩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文學、評論及正式場合的描述。例如茅盾在《子夜》中寫道:“雷參謀用凝重的眼光望着吳荪甫”,此處通過神态描寫傳遞人物心理的複雜與壓抑。
參考資料
“凝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níng zhòng,主要有兩層含義:
濃重、厚重
多用于形容具體事物的厚重感或抽象氛圍的沉重性。
端莊、莊重
用于描述人的氣質、神态或态度的沉穩穩重。
通過以上釋義和用例,可以看出“凝重”既可表達物理層面的厚重,也可體現精神層面的莊重感。
白陽刀八面鋒髀臋踣覆抽刀斷水傳位箪壺德才兼備電鈴二三其德飯唅腓字覆帖趕熟官産號踯佷戾合任禾子黃胖日頭混合語剿辦家鄉介使季刊京瓶進行曲具官凱番科計靈悟棉花絨明光爍亮明瑩南虢偏藝癖氣僻左剖腹喬家公青史氏勤勸掃滅社稷生民生殉慎秘審曲甚嚣塵上沈飲手分樞臣司握騰波通藉卧牛城五木無妄之福烏錥鮮車怒馬逍遙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