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午的意思、下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午的解释

(1) [afternoon]∶一天当中中午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那天下午,尽管天还很亮,我们被迫宿营了

(2) [evening]∶大约从中午至黄昏的一段时间

详细解释

从正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的一段时间。《水浒传》第二四回:“三人又吃几盃酒,已是下午的时分。”《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直到下午,他哥纔寻了来,反怪兄弟不帮他抢东西。” 茅盾 《赛会》:“下午四点钟光景,天空的乌云愈来愈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午”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范畴的常用名词,其核心定义为“太阳位于中天后至日落前的时间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权威解释,该词特指“从正午十二点到日落前的时间区间”。这一时间概念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具体化特征:

  1. 时间划分基准 依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天文标准,下午以真太阳时正午(太阳过中天)为起点,至日没时刻结束。现代计时体系中通常采用平太阳时,将12:00至18:00划定为下午时段。

  2. 词源演变 “午”在甲骨文中象形日晷投影指向正南方,《说文解字》注“午,啎也”,后引申为日中时分。前缀“下”表示时间推移方向,构成“太阳运行过中点后”的语义组合。

  3. 方言差异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录,吴语区存在“下半日”的等价表述,闽南语则使用“下晡”特指15:00-17:00的时段,反映出地域文化对时间颗粒度的不同划分方式。

  4. 文化象征 民俗学研究显示,传统历法中将“下午”与“阳中之阴”相关联,在《协纪辨方书》等典籍中,此时段被认为适宜进行文书签署、商贸交易等社会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下午”是汉语中常用的时间名词,指一天中从中午到傍晚的时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时间范围划分

    • 通常以太阳位置为参考:从正午(太阳位于天空最高点,约12:00)到日落前(约17:00-18:00)。
    • 现代生活中,一般将12:00至18:00定义为下午,部分场合会延至日落时间。
  2. 文化与社会应用

    • 工作安排:常见于“下午会议”“下午茶”(源于英国,约15:00-17:00)。
    • 语言习惯:口语中常简化为“下昼”(方言)或与具体钟点结合,如“下午三点半”。
  3. 相关概念对比

    • 与“中午”区别:中午特指11:30-13:00的短暂时段。
    • 与“傍晚”衔接:傍晚(约17:00-19:00)是下午向夜晚过渡的阶段。
  4. 特殊领域定义

    • 天文学:以真太阳时计算,从太阳过中天到日落。
    • 古代计时:中国传统将下午对应“未时”(13:00-15:00)至“酉时”(17:00-19:00)。

示例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板心备安钱边火摽辟并州歌碧罂蝉喘雷干昌诵成己成物虫尾粗俗之辈单綫联系低勉藩盾扶从服属抚御孤絜暵地横河划子何谁洪炉点雪患咎化石简化字减损解构井牀崛郁堀虚擂家廉幨理命琳珉龙章秀骨糜躯魔驼纳兰南岳寿平直青胖麴部尚书瑞颠三略善守善治少广深杯圣事神竦心惕身正不怕影儿歪爽耸贪青坛域条印同国外境惟谨娓娓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