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荒廢。《明史·楊道賓傳》:“宮中夜分方寝,日旰未起,緻萬幾怠曠。”
“怠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怠曠(拼音:dài kuàng)指懶散怠慢、不努力工作或學習,導緻時間浪費或機會荒廢的狀态。該詞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強調對事務的疏忽或不負責任。
該詞由“怠”(懶惰、輕慢)和“曠”(空闊、荒廢)組合而成,字面含義即“因怠惰而荒廢”。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含批評或勸誡意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
怠曠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懶散、遲延、不認真努力工作或學習的狀态。它代表了一種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的态度。
怠曠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心”部,右邊是“廣”部。它一共有11畫。
怠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怠曠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怠曠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體,但總體來說與現代漢字的形式相似。
1.他總是怠曠工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
2.這個學生态度怠曠,不積極參與課堂讨論。
怠曠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詞組,例如:
1.怠工:指無故拖延、不工作的現象。
2.曠課:指學生缺席上課、不認真學習的行為。
3.怠惰:指懶散、不勤奮的狀态或态度。
怠曠的近義詞包括:懶散、懶惰、偷懶。
怠曠的反義詞包括:努力、認真、勤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