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緘劄的意思、緘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緘劄的解釋

書信。 唐 李商隱 《春雨》詩:“玉璫緘劄何由達,萬裡雲羅一雁飛。”《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七》:“早者,曾上 秦王 緘劄,張皇 蜀 地聲塵,形侮黷之言辭,謗親賢之勳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緘劄”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緘劄指書信,尤其指封緘好的信件。該詞由“緘”(封閉、密封)和“劄”(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後泛指信件)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密封的書信”。

二、詞源與用法

  1. “緘”的本義為捆紮器物的繩索,引申為封口、密封(如“緘口不言”);
  2. “劄”原指古代書寫的小木簡,後演變為信件的代稱(如“書劄”)。
    兩者結合後,“緘劄”更強調書信的密封狀态,常見于古詩文或曆史文獻中。

三、例句與文獻引用

  1. 唐代李商隱《春雨》詩:“玉珰緘劄何由達,萬裡雲羅一雁飛”,表達書信難以寄達的惆怅;
  2. 《舊五代史》載:“曾上秦王緘劄,張皇蜀地聲塵”,指通過書信傳遞信息。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緘劄”,多被“書信”“信件”替代,但在古典文學賞析或仿古語境中仍有出現。例如:“鵬郎手持一物,狀若緘劄”(描述手持信件的場景)。

五、關聯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李商隱《春雨》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劄

緘劄(jiān zh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緘”和“劄”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缶”和“發”,由此可見,它的寫法比較複雜。

緘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漢時期。當時,人們在書寫信函或者重要文件時,常常用封套來密封,這種封套就稱為“緘劄”。由于緘劄被封起來,因此也象征着信件的安全與機密。

在繁體字中,緘劄的寫法是「緘劄」,通過增加一些複雜的筆畫和筆畫結構,使得字形看起來更加傳統和繁複。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以緘劄為例,它的舊時寫法是「緘箚」。這種寫法在結構和筆畫上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區别,但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個使用緘劄的例句:

他使用精美的緘劄寫下了表達自己情感的信件。

根據段落的需求,可以使用以下詞語作為緘劄的相關組詞:緘默、密函、裝裱、密件。

與緘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封套、信封、封條。

緘劄的反義詞可以是:公開、公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