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膏的意思、土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膏的解釋

(1).土中所含的適合植物生長的養分。《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唐 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長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園雜興》詩:“水活土膏動,風微花氣深。”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

(2).肥沃的土地。《漢書·東方朔傳》:“故 酆 鎬 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詩:“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

(3).鴉片。《清史稿·德宗紀二》:“命 柯逢時 管理八省土膏統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複紀事》:“其餘如錢糧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開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土壤養分
    指土地中含有的適宜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常用于描述春季土壤因氣溫回升而變得肥沃的狀态。
    出處:《國語·周語上》記載“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唐代皇甫冉的詩句“土膏脈動知春早”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肥沃的土地
    引申為土地本身肥沃,適合農耕。例如《漢書·東方朔傳》提到“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形容土地價值高昂。

  3. 曆史特定含義:鴉片
    在清代文獻中,“土膏”曾代指鴉片。例如《清史稿》中記載“管理八省土膏統捐”,此處“土膏”即鴉片。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土壤養分”和“肥沃土地”是主要釋義,“鴉片”屬于曆史生僻義項,需注意語境區分。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如《國語辭典》或《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膏

《土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土(tǔ)和膏(gāo)。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膏》的部首分别是“土”和“⺝”,其中“土”為第32個部首,表示與土地有關的意思,“⺝”為第153個部首,表示與肉相關的意思。

《土膏》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土膏》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代表了一種土壤中具有粘性的物質。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土壤中的土膏可以提供養分,并保持土壤濕潤。

繁體

《土膏》的繁體字為「土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對于《土膏》這個詞,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也可以用來代替“⺝”。

例句

1. 這塊土地上的土膏十分肥沃,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 農民利用土膏來改善土壤質量,提高作物産量。

組詞

土地、土壤、膏體、膏霜

近義詞

黏土、泥漿、泥土

反義詞

石膏、砂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