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句句話。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某見相公一箇恁麼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殺相公?”
(2).連聲;口口聲聲。《紅樓夢》第一○九回:“ 寳玉 接來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圓,形似甜瓜,色有紅暈,甚是精緻。 寳玉 口口稱讚。” 清 陳天華 《警世鐘》:“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卻不講洋人怎麼打法。”
“口口”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逐句重複或強調每句話
表示每一句話都如此,帶有強調性。例如宋代文天祥《出真州》中“口口是忠臣”,指反複強調自己是忠臣。
連聲、反複陳述
即“口口聲聲”,形容連續不斷地重複某種說法或主張。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對一塊玉“口口稱贊”,或陳天華《警世鐘》中“有人口口說打洋人”,均表示反複提及同一内容。
“口”本義指人或動物的嘴(《說文解字》),後引申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口口》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漢字“口”組成的詞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人說話煞有介事,連續不斷。
《口口》的部首是“口”,它屬于漢字的十一種基本部首之一。它的筆畫數是4畫。
《口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這個詞語是由古代傳說中的食物“口糧”發展演變而來的,表示一個人吃得多。另一種說法是它是形容人口才出衆,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演講。
《口口》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口口」,和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口口》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口口」,每個“口”字旁邊還有一點表示重複的意思。
1. 他說話口口聲聲,引得全場哄然笑聲。
2. 她的演講口口生生,獲得了觀衆的熱烈掌聲。
一些與《口口》有關的組詞包括:口才、口風、口技、口若懸河等。
與《口口》類似意思的詞語有說個不停、說個沒完、滔滔不絕等。
與《口口》相反的詞語是沉默寡言、閉口不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