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分錢的意思、五分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分錢的解釋

漢 初錢币。莢錢的一種。《漢書·高後紀》:“六年春……行五分錢。”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所謂莢錢者。” 丁福保 《<古錢大辭典>後叙》:“得五分錢及五分錢之極薄者,即可補《史》《漢》注語之不詳。”自注:“五分錢亦為莢錢之一種,《漢書·高後紀》‘六年行五分錢’是也。攷 高後 二年因莢錢太小,故别行八銖半兩錢,此錢三枚,使用時可抵 秦 半兩二枚。亦覺不便,故再行五分錢。五分錢者,五分十二銖而得二銖四絫,為泉一枚之重,即以五枚抵 秦 半兩一枚,得此可以正古來注五分錢者之太略。又有形式相同,而極薄者,其重已不及二銖,即《史記·平準書》所謂‘莢錢益多輕者’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分錢的漢語詞典釋義

“五分錢”是一個漢語名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

  1. 基本含義:

    • 面值: 指中國法定貨币人民币的一種基礎面額單位。其字面意義是“五”個單位(五)的“分”币(分錢)。
    • 貨币單位: “分”是人民币的輔币單位之一,1元 = 10角 = 100分。因此,“五分錢”即等于0.05元人民币,或半角錢。
  2. 曆史背景與實物形态:

    • 在中國人民币的曆史上,特别是在第二套(1955年起發行)、第三套人民币流通時期(1960年代至1980年代),五分錢主要以硬币形式存在,也曾短暫發行過紙币(如1953年版紙分币)。
    • 硬币通常由鋁鎂合金等材質鑄造,特征明顯:正面為國徽圖案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背面為麥穗圖案環繞面值“5分”及發行年份。這些硬币是當時小額交易和找零的重要媒介。
  3. 語言構成:

    • “五分錢”是一個典型的“數詞+量詞/單位+名詞”結構。
      • “五”是數詞,表示數量。
      • “分”在此語境下既是貨币單位名詞,也帶有量詞性質,表示貨币的最小單位之一。
      • “錢”是名詞,泛指貨币或錢財。
    • 這種結構清晰表達了貨币的具體數額和單位。
  4. 文化與社會意義:

    • 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如20世紀中後期),五分錢具有一定的購買力,可以買到諸如冰棍、糖果、鉛筆、橡皮等小商品。
    • 因此,“五分錢”常出現在描述過去生活場景、物價水平、童年回憶的文學或口語表達中,承載着一定的時代印記和懷舊情感。它象征着那個年代微小的經濟單位和樸素的生活消費水平。

總結來說,“五分錢”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是:中國人民币的一種基礎面額單位,價值等于百分之一元的五倍(即0.05元),曆史上主要以硬币形式流通,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語言結構特征和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五分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使用場景進行解釋:

一、曆史貨币(漢初)

  1. 定義與性質
    五分錢是漢朝初期流通的貨币,屬于“莢錢”的一種。莢錢因形似榆莢而得名,特點是輕薄且重量較輕。

  2. 重量與換算
    根據《漢書·高後紀》記載,五分錢以“五分十二铢”為基準,實際重量約為2铢4絫(漢代1铢=24絫)。五枚五分錢可抵秦代一枚半兩錢(12铢),體現了漢初貨币減重的經濟政策。

  3. 發行背景
    高後六年(公元前182年)因八铢半兩錢使用不便,重新推行五分錢,反映了漢代貨币制度的調整過程。

二、現代含義

三、英語中的相關表達
需注意英文短語“five-and-ten”并非直譯,實際指代廉價雜貨店(five-and-ten-cent store),與中文“五分錢”無直接關聯。

總結
“五分錢”的核心含義為漢代貨币,現代則延伸為人民币單位或象征性小額資金。若需進一步了解收藏價值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記載及錢币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班蘭焙炙坌鳥先飛炳朗哺饷常武墋黩撐抵酬贖純笃當爐但已打詐釣人雕蔚鬥紫短句二人轉防患于未然飛黃騰踏浮屍竿頭直上官韻憨謬禾秧會陰偈誦九德九執沮謝跬行裡勾外聯明鋭民貴君輕鳥革翚飛抛物線切切察察青徑清審七戎曲王沙濾十伯施屠耍錢順遵朔垂鉥心刳形姒娣死死探夥亭父停解通算駝腰頑犷相挈小天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