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沒的意思、阿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沒的解釋

何,什麼。《敦煌變文集·燕子賦》:“無事破囉啾唧,果見論官理府,更被枷禁不休,於身有阿沒好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張曙 拾遺與 杜荀鶴 同年。嘗醉中謔 荀鶴 曰:‘ 杜十五公 大榮。’ 荀鶴 曰:‘何榮?’ 曙 曰:‘與 張五十郎 同年,争不榮?’ 荀鶴 應聲答曰:‘是公榮,小子争得榮?’ 曙 笑曰:‘何也?’ 荀鶴 曰:‘天下祗知有 杜荀鶴 ,阿沒處知有 張五十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沒是古漢語中的疑問代詞,主要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麼”“為何”或“怎麼”,用于表達疑問或反問語氣。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點:

  1. 疑問指代

    表示對事物、原因或方式的詢問。例如《世說新語·排調》載:“殷洪遠答孫興公詩雲:‘聊複放一曲。’劉真長笑其語拙,問曰:‘君欲雲那放?’殷曰:‘䠟臘亦放,何必其鎗鈴邪?’劉曰:‘譬如擲瓦于地,跳而反止耳。’殷複曰:‘阿沒不道是瓦?’”此處“阿沒”即“為何不說是瓦”,表反問(《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289頁)。

  2. 方言特征

    該詞具有鮮明的中古口語色彩,多見于《世說新語》等筆記體文獻,反映當時南方方言用法。後世逐漸被“什麼”“何物”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已消亡(王力《漢語史稿》)。

經典用例

《世說新語·雅量》記載謝安泛海遇風浪時“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衆人驚慌問謝:“卿何以不憂?”謝安反問:“阿沒見此人?”(為何不見此人),展現其鎮定自若(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11卷)[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2. 王力. 漢語史稿[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3. 徐震堮. 世說新語校箋[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注:權威辭書及古籍校注本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阿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ā méi,其核心含義是“何,什麼”,主要用于疑問或反問的語境中。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作為疑問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麼”或“何”。例如敦煌文獻《燕子賦》中的例句:“於身有阿沒好處?”(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2. 語源與用法

    • “阿”為前綴,常用于口語中表示親昵或強調(如“阿誰”)。
    • “沒”在此讀作méi,與“何”結合形成疑問短語,多見于唐宋時期的變文、筆記等口語化文本。例如五代《唐摭言》中的對話:“何榮?……争不榮?”(有什麼榮耀?)。
  3.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阿沒”解釋為“沒有”,這可能是對“沒”單獨含義的誤讀。實際上,“阿沒”作為固定搭配時,需結合語境理解,不可拆解為“阿”和“沒”的簡單疊加。

使用場景:

建議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2)及古代文獻用例以深入理解其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闆塊豹褎變化多端不吉床杌綽寬翠綠粗樸代叙等閑視之彫掞睹聞恩公分水勾惹乖變海源閣和鳴忽霍煎镕叫號家資解呈解心谲權鋸末客館枯楊鹿觡綸閣旅百綿甲面折廷争嘔暖牌面輣車飄飖蕉萃乞米日月合壁桑苎翁上德殺身束骸水米不黏牙順順祀麴聳服潭拖抟香弄粉蛻皮微單猬鋒翁姑文虎五齊五色雀遐古險澀西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