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谒的意思、朝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谒的解釋

(1).謂參見尊者。 漢 劉向 《列女傳·魯之母師》:“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賜母尊號曰‘母師’。使朝謁夫人,夫人諸姬皆師之。”《後漢書·法雄傳》:“明年, 伯路 復與 平原 劉文河 等三百餘人稱使者,攻 厭次 城,殺長吏,轉入 高唐 ,燒官寺,出繫囚,渠帥皆稱将軍,共朝謁 伯路 。” ********* 《追匪記》:“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餓死的人留下的:也許是生意人,也許是往 拉薩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見。《後漢書·東夷傳·三韓》:“ 光武 封 蘇馬諟 為 漢廉斯邑君 ,使屬 樂浪郡 ,四時朝謁。”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趙參政 自 延安 還,因事被劾於尚書省,久不許見。時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許朝謁,士論歎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工匠見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門 災,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時上迫欲先成門工,以便朝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谒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本義指古代臣子按照禮儀制度觐見君主的行為,後引申為宗教場所的參拜儀式。該詞在《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具體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政治禮儀層面

指臣子于清晨入宮拜見帝王,屬封建禮制中的重要儀軌。《史記·孝武本紀》載“天子始巡郡縣,侵尋于泰山矣”,其中“巡”與“朝谒”行為關聯,體現君主權威的象征性。唐代詩人王維《早朝》中“朝罷須裁五色诏”亦側面反映官員朝谒後的公務流程。

二、宗教活動層面

唐宋時期詞義擴展,可指信徒對寺廟、道觀中神佛聖像的參拜。宋代《景德傳燈錄》記錄僧侶“晨昏朝谒,禮佛誦經”,此處“朝谒”強調宗教場所的規範性祭拜儀式。

三、詞源結構解析

“朝”在甲骨文中象形為日月并現于草木間,原指清晨時分,後衍生出“面向君主”的含義;“谒”從言旁,《說文解字》釋為“白也”,即禀告陳述之意。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在特定時間向尊長陳述禀告”的核心語義,該構詞邏輯在《漢字源流精解》中有詳細訓诂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朝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áo y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參見尊者
    指下級或晚輩拜見地位、輩分較高的人,帶有尊敬之意。例如:

    • 《列女傳》記載魯國母師被賜尊號後,“使朝謁夫人,夫人諸姬皆師之”。
    • 明代小說中提到“往拉薩朝谒的藏民”,即指對宗教聖地的參拜。
  2. 入朝觐見
    特指臣子拜見君主或參與朝廷儀式。例如:

    • 《後漢書》描述光武帝封賞後,“四時朝謁”以示臣服。
    • 宋代文瑩《玉壺清話》記載官員被彈劾後,經人求情才“許朝謁”。

二、用法與延伸


三、例句參考

  1. 臣子朝谒皇帝時需遵循嚴格的禮儀。
  2. 信徒長途跋涉至聖地朝谒,表達虔誠。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變位閉密波臣不修重映出一頭粗粝雕巧洞天福地耳順之年拱别共方搆架篝鑪廣州還普寒霙合肥市見法谫谫屑屑菅茅校對員驕嫚家譜借題極讙九鳸科室籬棘爐峤慢炮民祗爢散謀食穆穆沐洗猱雜屏風兒清薄企足若輩三韓散卓筆身傍身法盛從蜃竈識多才廣詩風時隱時現飾中歲儉潭濑甜話兒貼戶銅斤吐紅無幹浄無節竹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