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谒的意思、朝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谒的解释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谒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本义指古代臣子按照礼仪制度觐见君主的行为,后引申为宗教场所的参拜仪式。该词在《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具体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政治礼仪层面

指臣子于清晨入宫拜见帝王,属封建礼制中的重要仪轨。《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其中“巡”与“朝谒”行为关联,体现君主权威的象征性。唐代诗人王维《早朝》中“朝罢须裁五色诏”亦侧面反映官员朝谒后的公务流程。

二、宗教活动层面

唐宋时期词义扩展,可指信徒对寺庙、道观中神佛圣像的参拜。宋代《景德传灯录》记录僧侣“晨昏朝谒,礼佛诵经”,此处“朝谒”强调宗教场所的规范性祭拜仪式。

三、词源结构解析

“朝”在甲骨文中象形为日月并现于草木间,原指清晨时分,后衍生出“面向君主”的含义;“谒”从言旁,《说文解字》释为“白也”,即禀告陈述之意。二字组合完整呈现了“在特定时间向尊长陈述禀告”的核心语义,该构词逻辑在《汉字源流精解》中有详细训诂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朝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áo y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参见尊者
    指下级或晚辈拜见地位、辈分较高的人,带有尊敬之意。例如:

    • 《列女传》记载鲁国母师被赐尊号后,“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
    • 明代小说中提到“往拉萨朝谒的藏民”,即指对宗教圣地的参拜。
  2. 入朝觐见
    特指臣子拜见君主或参与朝廷仪式。例如:

    • 《后汉书》描述光武帝封赏后,“四时朝謁”以示臣服。
    •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官员被弹劾后,经人求情才“许朝謁”。

二、用法与延伸


三、例句参考

  1. 臣子朝谒皇帝时需遵循严格的礼仪。
  2. 信徒长途跋涉至圣地朝谒,表达虔诚。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例证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口哀乌郎白瓷蚌埠市幖幖必躬必亲鼻隧补化不值一顾藏器待时长命锁待业丹心谱道阶點集地塌天荒丢盔抛甲多话耳扇发义浮脆负性高掌革辛钩治汗迹鸿鴈呼号回托謇傲金风玉露进退荣辱咎氏捐职客馔哭秋风来日猎马朎胧路堤轮奂谬冀攀胡赔话弃卷轻绮觞爵山林杀声深春衰飒踢串通义偷空屯札屯子委约伍籍吓怒销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