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卓筆的意思、散卓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卓筆的解釋

毛筆的一種。其筆毫約長寸半,藏一寸于管中,一筆可抵他筆數支,為世所重。 宋 代 宣州 諸葛高 以善制散卓筆名世。 宋 蘇轼 《東坡題跋·書諸葛散卓筆》:“散卓筆惟 諸葛 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卓筆是中國傳統毛筆的一種重要類型,其解釋可綜合多個來源梳理如下:

一、基本定義

散卓筆是宋代宣州諸葛高家族創制的毛筆,其特點是筆毫長約1.5寸(約5厘米),其中1寸(約3.3厘米)藏于筆管中,使得筆頭蓄墨量大、耐用性強,可替代多支普通毛筆。因工藝獨特,蘇轼曾評價“散卓筆惟諸葛能之”,其他仿制者僅得形似而無法複刻精髓。

二、工藝特點

  1. 無纏紙結構:與纏紙筆用麻紙或絲線固定筆毛不同,散卓筆通過“披柱法”分層鋪疊筆毛,筆根無外裹物,筆毛自然散開。
  2. 分層制作:采用“芯、付、表”等多層毛料分片卷敷,甚至可達五層,形成複雜的筆頭結構,增強書寫表現力。

三、曆史地位

四、與纏紙筆的對比

特征 散卓筆 纏紙筆
固定方式 分層鋪疊,無外裹物 麻紙/絲線纏繞筆根
筆頭結構 松散自然 緊密固定
蓄墨能力 較強 較弱
宋代代表使用者 黃庭堅 蘇轼

(對比依據:)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和制筆工藝的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東坡題跋》《鐵圍山叢談》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卓筆

《散卓筆》是一種古代漢字,拆分部首為“⺮”、“⽉”、“⽍”。總共有13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中國古代的文人所使用的。

在繁體字中,這個字的寫法是「散卓筆」。

在古代時期,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散卓筆的寫法如下圖所示:

例句:

1. 他手握散卓筆,寫下了一首悠揚的詩。

2. 這篇文章的字迹流暢,用的是散卓筆。


組詞

1. 卓越:表示傑出、非凡。

2. 筆者:指寫作的人,作者。

3. 散文:一種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語言流暢自由的文學形式。

4. 散落:指物體零散地分布或落在地上。


近義詞

1. 筆:表示書寫工具。

2. 文房四寶:指文具用品,如紙、墨、筆、硯。

3. 書寫:表示用筆或其他工具書寫文字。


反義詞

1. 空白:表示沒有寫任何東西的狀态。

2. 塗鴉:指隨意亂畫,沒有規律或目的的圖畫。

3. 删減:表示删除或擦除已經寫下的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