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穆穆的意思、穆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穆穆的解釋

(1).端莊恭敬。《書·舜典》:“賓于四門,四門穆穆。” 曾運乾 正讀:“賓讀為儐。四方諸侯來朝者, 舜 賓迎之也。四門穆穆,《史記》雲:‘諸侯遠方賓客皆敬。’”《爾雅·釋訓》:“穆穆,敬也。”《大戴禮記·五帝德》:“亹亹穆穆,為綱為紀。”

(2).儀容或言語和美。《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毛 傳:“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晉書·王澄傳》:“ 澄 嘗謂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鋒太儁。’ 衍 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顯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語言,不驚左右。”

(3).甯靜;靜默。《楚辭·遠遊》:“形穆穆以浸遠兮,離人羣而遁逸。” 晉 陶潛 《時運》:“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曉望》詩:“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樹琤琤上苑風。”

(4).盛集貌。 宋 範仲淹 《上時相議制舉書》:“十數年間,異人傑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穆穆"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疊字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儀态莊敬之義 《漢語大詞典》指出"穆穆"最早見于《尚書·舜典》:"賓于四門,四門穆穆",描述迎接賓客時莊重肅穆的場面。《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的用例,則彰顯周文王威嚴莊重的王者風範。這種用法多見于先秦典籍,用以形容帝王、君子或重要禮儀場合中的端莊儀态。

二、美好和悅之貌 漢代《爾雅·釋訓》将"穆穆"釋為"敬也,美也",延伸出美好和悅的意涵。《禮記·曲禮》"天子穆穆"鄭玄注:"威儀多貌",既包含威儀又蘊含美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闡釋:"穆穆,猶亹亹,勉勉之皃",強調其連綿不絕的形态美感。

三、幽深玄遠之境 在哲學典籍中,《荀子·解蔽》"穆穆皇皇"形容天道深遠莫測的形态。宋代朱熹《詩集傳》釋"穆穆"為"深遠之意",這種用法常出現在描述自然景象或抽象概念的語境中,如《楚辭·九章》"穆眇眇之無垠兮",描繪浩瀚無垠的宇宙景象。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其疊字結構強化了語義表達效果,在古典文獻中形成"端莊—美好—深遠"的語義矩陣,成為承載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詞彙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穆穆”是一個多義形容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及詩文,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端莊恭敬
    形容儀态莊重、舉止恭敬。如《尚書·舜典》載:“賓于四門,四門穆穆”,描述舜迎接諸侯時莊重的禮儀場景。該義項多用于形容天子或尊者的威儀。

  2. 儀容或言語和美
    指外貌、言辭溫雅美好。《詩經·大雅·文王》中“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即贊頌周文王的德行與儀态。荀子曾以“穆穆皇皇”形容言語之雅緻。

  3. 甯靜、靜默
    表示安詳、沉靜的狀态。陶淵明《時運》中“邁邁時運,穆穆良朝”,描繪清晨的靜谧氛圍;《楚辭·遠遊》“形穆穆以浸遠”則暗含超然物外的意境。

  4. 盛集貌
    形容盛大、聚集的場面(較罕見)。如《爾雅·釋訓》注疏中提及“穆穆”可表衆人肅穆聚集之态。

  5. 莊嚴巋然
    強調莊嚴肅穆的氣度,常見于描述廟堂、典籍等。如查字典例句“林立的圖書,皇皇然,穆穆然”,突顯莊重感。


補充說明
“穆”本義為禾名(《說文解字》),後引申出恭敬、溫和等意。古代宗廟制度中“昭穆”指父子輩分排列,左為昭、右為穆,亦體現其秩序感。現代多用于人名,取恭敬、和暢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

剝裂鞴炭熛熏熛至嘲風弄月朝階琤淙橙黃掣取儲運慈教挫氣螮蝀凍石俯育工餘光飾瓜皮黑绶衡緫後悔莫及煎厥簡擇解典鋪激忿填膺驚雁擊壤鼓腹勘查老叔兩碼事靈德魯戆滿腔米湯摩拂暮夜金泥瓦匠旁薄憑檻拼綴仆遫犍為秋膠酋望阙一不可儒賢三楊讪駁山阜射的省頭草書局談論風生攤破桃葉女騰躍文法汙真銷用謝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