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方向。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兄弟》:“學則連業,遊則共方。”
共方
在漢語詞典釋義中,“共方”是“共産黨方面”的簡稱,特指中國共産黨或其代表的立場、力量,屬政治術語。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參考展開分析:
字面構成
“共”指“共産黨”,“方”指“方面”,合稱代指共産黨陣營。
例: 談判中,共方代表提出三項主張。(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曆史語境
多見于國共内戰時期(1945–1949)文獻,區分國民黨(“國方”)與共産黨(“共方”)。
例: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載:“共方堅持和平民主方針。”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共方:共産黨方面。用于特定曆史時期的對立表述中。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縮略詞,指中國共産黨或其代表勢力,具鮮明時代性。
(來源:1997年版第2卷,第143頁)
適用場景
需用于曆史叙述、政治文獻或特定學術語境,避免現代日常泛用。
例: 研究報告中需标注“共方檔案”“國方史料”以區分史料來源。
語義演變
當代官方表述已多用“中國共産黨”“我方”等正式名稱,“共方”漸成曆史詞彙。
“1946年停戰協定期間,共方要求國民黨軍隊撤出華北地區。”
——《中國近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結語
“共方”作為特定曆史術語,其釋義需結合政治背景與文獻語境。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辭書及史料,确保語義準确性。
“共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共方(拼音:gòng fāng)指同一方向,常用于描述兄弟、親友等共同行動或目标一緻的情景。例如《顔氏家訓·兄弟》中提到:“學則連業,遊則共方”,意為兄弟一起學習、出遊時方向一緻。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兄弟》,強調兄弟間應共同學習、行動統一,體現傳統儒家文化中對家族關系的重視。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共方”可擴展用于形容團體或夥伴間目标一緻的協作關系,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顔氏家訓》原文或漢語詞典工具(如滬江線上詞典)。
氨基酸備拟徧觀賓畫僰道成道鋤鈎吹葭鹑甸次氯酸撮算打滴溜登建德全如醉定風波令洞洞灟灟遁心額名分銷店歸曲顧景慚形顧仲彜惶駴回鄉燋然家膳禁司就伴軍賊款字阆山利市龍官亂化律管馬關條約罵毀昧心明罰敕法模棱首前車可鑒棄好背盟起時七佐跧蹙讓職任甚麼若口引三百五篇砂裡淘金事必躬親識照淑性四藝嵩洛無影無蹤誣治小鈔小老頭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