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踮起腳。 唐 韓愈 《送窮文》:“企足以待,寘我讎冤。” 清 周亮工 《歲暮遠為客嘉平廿日賦》:“企足望隣牆,獨客淚滿巾。”
(2).傳說中古代 莊蹻 的别名。《呂氏春秋·異用》:“仁人之得飴,以養疾待老也。 跖 與 企足 得飴,以開閉取楗也。” 高誘 注:“ 跖 , 盜跖 ; 企足 , 莊蹻 也,皆大盜人名也。”
“企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踮起腳
指擡起腳後跟、用腳尖站立的動作,常用于形容急切盼望或等待的姿态。例如:
古代莊蹻的别名
據《呂氏春秋·異用》記載,“企足”是戰國時期楚國大盜莊蹻的别稱,如“蹠與企足得饴,以開閉取楗也”()。此用法較為罕見,多見于古籍。
現代漢語中,“企足”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如“企足而待”(形容迫切等待)、“翹首企足”(伸長脖子、踮起腳張望)。例如:
“企足”既可指具體動作,也承載了曆史與文學中的特殊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東萊博議》等古籍(綜合)。
《企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保持警覺或保持警戒。
《企足》的拆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左邊的部分是“止”字的部首,“步”字的音旁;右邊的部分是“十”字的部首。
根據筆畫計算,整個字一共包含了9個筆畫。
《企足》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本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中。晚清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企足”的比喻形容賈府宴會上的氣氛非常緊張和令人警惕。
《企足》的繁體字為「企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企足》的古代寫法為「企觜」,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1. 在暴風雨來臨之前,人們都需要保持《企足》,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2. 這個重要會議的情況非常緊急,大家都必須保持警覺和《企足》。
組詞:警覺、警戒、警惕
近義詞:警覺、警戒、警惕
反義詞:放松、放寬、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