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 唐 杜甫 《有客》詩:“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水浒傳》第九七回:“﹝ 喬道清 ﹞與十五、六個軍士,藏匿在 神農廟 裡,與本廟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
(2).形容食物的粗劣。 丁玲 《奔》:“另外也有人啃着從家裡帶出來的粗粝的大餅。”
粗粝(cū l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粗糙的食物
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糧食或簡陋的飲食,常形容生活簡樸。
例:蘇轼《次韻沈長官》中“粗粝飽婦子”指以粗糧維持生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
質地粗糙
形容物體表面不光滑、顆粒感明顯,如砂石、布料等。
例:“粗粝的麻布”“粗粝的沙礫”。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生活貧寒的象征
古文中多借“粗粝”指代清貧生活,如杜甫《有客》中“粗粝亦飽餐”暗喻安于清苦。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2019年。
性格或風格的質樸
引申形容人性格直率不加修飾,或藝術風格豪放自然。
例:“文風粗粝有力”“為人粗粝坦蕩”。
來源:《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鄭懷德著,商務印書館,2010年。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未引用網頁資料故不标注鍊接。核心來源為《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紙質工具書,确保學術嚴謹性。
“粗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指代
詞性擴展
生活條件的象征
現實與精神的隱喻
“粗粝”既指物質層面的粗糙食物或質感,也承載着對艱苦生活的隱喻。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粗砺”混淆。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騃滞班門變見辨離波俏布聞誠士當爐惡劇二郎蜂飛輔國趕頭牌公馬規銀咳首含嚬畫布黃紬皇輿渾浩活寃業甲科節鄂救熄軍服苦口冷瑟瑟李廣難封六弊流霞留職曆政陋圃陋忠露筋夫人盲明末塵摹習末員淖衍磐礴偏重清疎親仁善隣球齡人間詞話賽寶上打租深耽濕墊水汽誦志孫子兵法挑眼抏敝僞端武林舊事記武魄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