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慢炮的意思、慢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慢炮的解釋

明 代制作的一種定時爆6*6*物。《淵鑒類函·武功·火攻三》《兵略纂聞》:“ 曾銑 在邊,置慢砲。法:砲圓如鬥,中藏機巧,火線至一、二時纔發,外以五彩飾之。敵拾得者,駭為異物,聚觀傳玩者牆擁,須臾藥發,死傷甚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慢炮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慢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境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字面與引申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慢”指速度遲緩、時間延長,“炮”本義為古代火器或爆破裝置。組合後,“慢炮”在現代漢語中多指延時爆破裝置或定時炸彈,強調爆炸時間可控延遲的特性。例如:“工兵在拆除慢炮時需精準計算倒計時”(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引證解釋

該詞在軍事、工程領域常見,如《軍事術語詞典》定義為“通過機械或電子裝置設定延遲起爆的爆炸物”。部分方言中亦用于比喻“長期積累後突然爆發的矛盾”(來源:《中國方言大辭典》,中華書局,1999年)。

三、相關詞語辨析

近義詞包括“定時炸彈”“延時雷管”,而“快炮”則指即時引爆裝置。古籍中“炮”多指火炮,如《武備志》載“炮石機發,聲震百裡”,未與“慢”字連用(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四、使用語境

當代多見于安全警示、軍事報道及災害防控文本,例如:“礦區遺留的戰争時期慢炮仍具危險性”(來源:《安全生産技術手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0年)。

網絡擴展解釋

“慢炮”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明代定時爆炸裝置

  1. 基本形态:外形如鬥(圓形容器),表面裝飾彩色花紋,内置機械裝置和延時火線。
  2. 戰術應用:明代将領曾銑在邊境使用,故意将其遺棄戰場。敵人誤以為珍貴物品争相圍觀時,延時1-2時辰(2-4小時)後爆炸,造成群體殺傷。
  3. 曆史記載:《兵略纂聞》描述該武器“聚觀傳玩者牆擁,須臾藥發,死傷甚衆”,成為早期心理戰術與爆炸裝置結合的典型案例。

二、清代火炮類型(甲午戰争時期)

  1. 技術特征:屬于老式“架退炮”,炮管與炮架一體設計,發射後因後坐力大幅位移,需人工複位并重新瞄準,射速極低。
  2. 實戰劣勢:對比新型“管退炮”(速射炮),複位時間長達數分鐘,北洋水師因裝備此類慢炮,在甲午海戰中處于火力劣勢。

兩種含義的關聯性:雖名稱相同,但前者是僞裝型定時炸彈,後者是傳統火炮的代稱,體現了漢語詞彙在軍事術語中的曆時性演變。建議進一步查閱《淵鑒類函·武功·火攻三》或甲午戰争裝備史料以深化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清流标價裁取草頭天子朝中措赤爪子挫動大杯二千石沸沸湯湯風言風韻逢澤負負感悰高層供菜供具宮體呱呱罣漏鬼促促孤軍奮戰衮斂好音何當花堆錦簇吉金襟子舊燕歸巢空設快滿馬爬爬缪斯磨牛狃狎驽筋魄莫撲楞千古絶唱千山切戒绮缟攝次深察神往神來十世宥勢友水盡鵝飛送款攤書投機倒把完納未名溫源谷限米陷師脅和撷子紒犀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