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效節的意思、效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效節的解釋

(1).獻出符節。《左傳·文公八年》:“司城 蕩意諸 來奔,效節於府人而出。”

(2).盡忠。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并騁材力,効節明主。” 唐 權德輿 《建除詩》:“執心思報國,效節在忘軀。” 明 高啟 《卞将軍墓》詩:“誰知効節者,不在清談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效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ào ji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獻出符節
    指古代官員交出代表權力的符節,通常與政治事件相關。例如《左傳·文公八年》記載:"司城蕩意諸來奔,效節于府人而出"(),描述官員交出符節後離開的典故。符節是古代調兵、派遣使者的憑證,交出符節象征權力移交或臣服。

  2. 盡忠、效忠
    強調對君主或國家的忠誠,常見于曆史文獻。如三國時期吳質的《答魏太子箋》提到"效節明主"(),唐代權德輿的《建除詩》中也有"效節在忘軀"(),均指舍棄個人安危以盡忠。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效節的意思

《效節》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遵守節操和原則,恪守道義和規範,勇于承擔責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效節》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攵”和“節”,它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

《效節》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士人鼓勵自己保持節操和行為準則的口號。

繁體

《效節》的繁體字是「傚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效節》也有一種古時候的寫法,是「效節」。這種寫法更加強調節操的效果和意義。

例句

1. 他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效節,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2. 隻有通過效節,我們才能建立起一個和諧、正義的社會。

組詞

效節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 效節風範

2. 效節行為

3. 效節立場

近義詞

與效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遵循原則

2. 守正不回

3. 信守承諾

反義詞

與效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無原則

2. 違背諾言

3. 不拘一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