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浪翁的意思、浪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浪翁的解釋

唐 元結 《浪翁觀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聞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記水石草木蟲豸之化,亦來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結 文中杜撰之名,後人亦用以指 元結 。 宋 蘇轼 《武昌西山》詩:“ 浪翁 醉處今尚在,石臼抔飲無樽罍。” 王文诰 輯注引 趙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結 也。”參見“ 浪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浪翁”是漢語中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與曆史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 “浪”本義指水波湧動,引申為不受拘束、灑脫不羁的狀态,如“放浪形骸”;“翁”指老年男性,含尊敬或戲稱意味。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唐代文人元結的别號“浪翁”,《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放達的老者”,多用于文人自號或他人雅稱。

二、曆史用例

  1. 人物特指:中唐文學家元結(719-772年)自號“浪士”,晚年稱“浪翁”,《新唐書·文藝傳》記載其“逃亂入猗玗洞,始稱浪士”。該稱謂體現其避世隱居、寄情山水的人格特質。
  2. 文學意象:宋代詩人陸遊在《醉題》中化用“君看浪翁後,還有澹庵誰”,《全宋詩》注此處“浪翁”既指元結,又泛喻超脫世俗的文人形象。明清戲曲小說中多借指漁父、隱士類角色。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補充,閩南語區保留“老浪翁”俚語,形容行為诙諧的長者,但此用法具有地域局限性。在普通話體系中,“浪翁”仍屬書面雅言,常見于曆史題材作品或學術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

“浪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具體釋義及來源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唐代起源
    元結在《浪翁觀化》序中寫道:“浪翁,山野浪老也”,假托“浪翁”之名探讨自然萬物變化之理,實為自我精神寫照。

  2. 宋代沿用
    蘇轼在《武昌西山》詩中提到“浪翁醉處今尚在”,宋人趙次公注解時明确“浪翁”即指元結,說明該詞已從虛構人物演變為對元結的尊稱。


三、詞義解析


四、相關拓展

元結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其作品多反映社會現實與隱逸思想,自號“浪士”并虛構“浪翁”,均體現其批判世俗、寄情山水的态度。後人以“浪翁”稱之,既是對其文風的認可,亦是對其人格的追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元結作品或“浪翁”具體詩文引用,可查閱《元次山集》或蘇轼相關詩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葬把弄比肩連袂呆愣釘封斷腸貳端仿佯發上指冠鳳蝶風風傻傻服闇符命富歲港養高其佩更弦改轍更新勾捕官賣鬼窟黃帝冢慧燈火沖沖忽期降服奸贓節蓋結舌均田寬打琅珰鎯頭靈峰廪人輪當面對芒彩耄思皮葦謙詞嗛呥千言萬語戚恨窮寵窮玄染絲人工降雨入入貼貼塞音生态危機師伯侍子吮嘬說誇四深桃李人微奸文苑湘江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