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在 安徽 蕪湖 西 江 中,高十丈,周九畝有奇。矶上舊有 靈澤夫人 (俗傳即 三國 時 劉備 妻、 孫權 妹)祠。 明 朱國祯 《湧幢小品·蟂矶》:“ 蕪湖 江 心有磯,磯上有祠,祠 孫夫人 ,曰 蟂磯 。” 清 吳殳 《蜀漢》詩:“西國無煙生火井,東鄰有女落 蟂磯 。”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蟂矶》。
蟂矶(xiāo jī)是位于中國安徽省蕪湖市西部長江中的一處曆史地名,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地理位置
蟂矶為長江中的一處矶石,高約十丈(約33米),占地面積約九畝餘(約6000平方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古代長江航道的重要地标。
曆史與文化背景
矶上曾建有靈澤夫人祠,民間傳說此祠供奉三國時期劉備之妻、孫權之妹孫尚香(即孫夫人)。據明代朱國祯《湧幢小品》記載,蕪湖江心的蟂矶因孫夫人祠得名,清代文人吳殳亦有詩句提及此地。
名稱由來
文學與文獻記載
該地名在明清文獻中多次出現,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曾考證蟂矶的由來,宋代詩人董嗣杲還為此地創作了同名詩作《蟂矶》。
現代現狀
目前蟂矶的實體景觀可能已因水文變遷或曆史原因湮沒,但其作為文化符號仍存于地方志和文學作品中。
蟂矶(fú jī),是一個多音字,它有着豐富的意思和文化内涵。它的拆分部首是蟲和幾,總共有10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并且在繁體字中也得到了保留。
蟂矶源于古代的蝮(fù)字,是一種毒蛇的名稱。而蟂矶在繁體字中是蝮矶的另一種寫法。在古時候,蟂字通常用于指代毒蛇,并用來形容劇毒或危險。
在古代,蟂矶的寫法并不是現在常見的樣子。它的古代字形中,“蟂”字的上部分是一個象形的草字旁,而下部分是由蟲字和幾字組成。
現代漢語中,蟂矶的意思仍然延續到了毒蛇的定義,常用于形容危險或有害的事物。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地方有很多毒蛇,盡量别靠近蟂矶。
2. 要小心處理蟂矶,避免危險發生。
3. 這個問題有潛在的蟂矶,需要特别關注。
蟂矶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用于形容某些危險的現象或事物。例如:
1. 蟂矶鼠竄(形容行動迅速且危險)
2. 蟂矶虎視(形容警覺性高,提防危險)
近義詞:蝮、毒蛇、邪惡
反義詞:安全、無害、善良
蟂矶這個詞彙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内涵,它讓我們對于毒蛇和危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危險或有害的事物,警示人們遠離危險,保護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