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謝竈的意思、謝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謝竈的解釋

祭祀竈君。 周振鶴 《蘇州風俗·歲月·六月》:“謝竈: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比戶媚竈。諺雲:‘三番謝竈,勝做一壇清醮。’祀時以米粉作糰,曰謝竈糰子;并素羞三簋而已。”參閱《蘇州府志》卷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謝竈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主要用于祭祀竈神(竈君),具有感恩祈福的寓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時間

謝竈又稱“送竈”“祭竈”,通常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進行,北方多為臘月二十三,南方部分地區為臘月二十四。這一習俗标志着春節慶祝活動的開端。

二、儀式與供品

  1. 祭祀目的:竈神被視為掌管家庭飲食與平安的神靈,人們通過謝竈表達對其一年庇佑的感謝,并祈求來年吉祥。
  2. 供品内容:常見供品包括竈糖(用糖糊竈神之嘴,防其向玉帝說壞話)、雞、豬肉、鯉魚、美酒、甘蔗等,部分地區還會制作糯米團(謝竈糰子)。
  3. 儀式細節:貼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清洗竈君神位并裝飾金花、彩紅。

三、象征意義

四、地方差異

部分地區如蘇州,謝竈習俗延伸至農曆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稱為“三番謝竈”,認為其意義勝過一場清醮法事。

謝竈融合了感恩、祈福與民俗信仰,是中華文化中家庭觀念與神靈崇拜的典型體現。不同地區的具體形式略有差異,但核心内涵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謝竈的意思

謝竈指的是中國農村在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這三天,向家中的竈神祭拜、感謝并告别的活動。這一傳統活動源遠流長,是中國農業社會的重要習俗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謝字由讠部和射部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讠和屍,總計8個筆畫。

竈字由火部和從部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火和從,總計7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謝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靈魂崇拜觀念,人們認為竈神能保佑家庭平安和福氣連連。因此,農村居民在農曆年末進行謝竈祭祀,以感謝竈神的恩賜并祈求來年平安、順利。

在繁體字中,“謝”與“竈”的形狀相似,基本保留了簡體字的形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謝”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現代的謝字在古代也被使用,并且寫法相似。竈字的古代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近。

例句

1. 農村居民在農曆年末以謝竈祭祀,感謝竈神的保佑。

2.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這三天,人們都要進行謝竈的活動。

組詞

- 竈王爺

- 竈君

- 竈神

- 祭竈

近義詞

- 祭拜

- 崇拜

- 感謝

- 禱告

反義詞

- 忽略

- 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