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銷附的意思、銷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銷附的解釋

注銷并加附記。《元典章·吏部七·公事》:“以諸司所行公事置簿,排日隨時,朱出墨入,逐件銷附。”《元典章·戶部八·鹽課》:“仍将鹽倉元關客名、鹽數、賣過花名、月日、收到官錢數目,隨於前簿本客名下銷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銷附"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主流辭書。根據古漢語構詞法及文獻用例分析,其含義可拆解為:


一、詞義解析

  1. "銷"的本義

    指消除、注銷(如"銷案""銷賬"),引申為處理、核驗。《說文解字》:"銷,铄金也",後擴展為文書事務的完結。

  2. "附"的涵義

    指附屬文件或附加說明(如"附件""附錄")。《玉篇》:"附,依也,著也",強調對主文的補充。

  3. 複合義

    "銷附"特指對公文附屬材料的核銷或歸檔處理,屬古代官文書術語,如清代檔案中"将原呈銷附存案"(參見《清代文書制度研究》)。


二、曆史用例與權威依據


三、學術定性與現代適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将"銷附"歸為曆史公文術語,釋義為:"舊時官府文書處理完畢後的核銷歸檔程式"。當代使用場景限于曆史檔案研究、古籍整理等領域(參見《中國曆史文書學》)。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顧野王《玉篇》(古籍出版社)
  3. 《唐六典》點校本(中華書局)
  4. 清代檔案與《北平市市政公報》影印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5. 周雪恒《中國曆史文書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銷附”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指注銷記錄并附加備注,常見于元代官方文書記錄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在簿冊或文書中對已完成事項進行注銷(标記為處理完畢),同時添加附記(補充說明相關信息)。例如處理公務或財務時,需在原始記錄旁注明完成日期、金額等細節。

  2.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元代行政與財務流程,如:

    • 公事處理:各機構将每日處理的公務按時間順序登記,用紅筆記錄新事項、黑筆标注完成情況(“朱出墨入,逐件銷附”)。
    • 鹽務管理:登記鹽倉的客商姓名、鹽量、交易日期及收款信息,并在原簿上同步更新。

文獻出處

該詞出自《元典章》:

延伸說明

“銷附”反映了古代文書管理的嚴謹性,通過雙重記錄(注銷+備注)确保事務可追溯,類似于現代的“歸檔标記”制度。其核心在于流程透明與責任明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元代行政制度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元典章》相關原文或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剗滌常君乘勞蚩蚩嚚嚚吃喬篡立東昌紙方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符理浮一大白光濟叟裹瘡國命黑雨桁梁合色鞋黃封酒灰礮回衺火舫呼響互校夾層話佳句介節即刻金風靜波經穴狂進哩哩啦啦理亂令人注目論材賣杏虎馬童馬鬉梅蕊梅桃子目想庖宰飄梁剖觚倩筆铨校人極計生榮落三官手書沙燕射人十手争指水壺殊選四少钿窩網漁具五席玺韨襲故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