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灰礮的意思、灰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灰礮的解釋

古代一種戰具。類似灰瓶。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官軍乃更作灰礮,用極脆薄瓦罐,置毒藥、石灰、鐵蒺藜於其中,臨陣以擊賊船,灰飛如煙霧,賊兵不能開目。”參見“ 灰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灰礮(huī pào)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軍事術語,特指中國古代一種以石灰為主要填裝物的抛射武器。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釋義

灰礮指古代作戰中使用的特殊抛射裝置,其彈體填充生石灰(氧化鈣),通過投石機或簡易抛射器發射。擊中目标後彈體破裂,石灰遇水或潮濕空氣産生高熱并擴散粉塵,可灼傷敵軍眼睛、呼吸道,并制造煙霧擾亂視線,屬于早期化學戰具。該武器多見于宋元至明代文獻記載,後隨火器發展逐漸淘汰。

詞源與結構

曆史應用

據明代軍事著作《武備志》載,灰礮常與火藥武器配合使用。守城時将灰礮置于城牆,待敵軍攀爬時抛下,石灰粉可緻攻城士兵暫時失能,為守軍創造反擊機會。其戰術效果類似煙霧彈與化學刺激劑的結合體。

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112頁明确收錄“灰礮”詞條,釋義為“以石灰為彈的守城武器”。
  2. 《武備志·軍資乘》(明·茅元儀)卷一百四記載:“灰礮,用石灰裹紙,敵至則擲下,灰飛蔽目。”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指出灰礮是宋元時期城防體系中的輔助武器,實物見于河北宣化元代墓葬壁畫中的抛石機場景。

辨析

需區别于“火藥炮”:灰礮依賴石灰的化學傷害而非火藥爆炸,屬冷兵器時代末期特種兵器。其名亦作“灰炮”,但“礮”為更符合古制的寫法,強調其投射機制。


參考資料直接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2. 《武備志》(明刻本影印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

網絡擴展解釋

“灰礮”是古代戰争中使用的一種武器裝置,主要出現在宋代文獻記載中。根據陸遊《老學庵筆記》的描述,其結構和使用方式如下:

  1. 構造特點
    由極脆薄的瓦罐制成,内部填充毒藥、石灰和鐵蒺藜(帶刺的鐵制障礙物),屬于複合型攻擊武器。

  2. 作戰用途
    主要用于水戰或近距離攻防,通過投擲或發射撞擊敵船/敵陣,罐體碎裂後:

    • 石灰形成煙霧幹擾敵方視線
    • 鐵蒺藜造成物理傷害
    • 毒藥增強殺傷效果。
  3. 曆史關聯
    與“灰瓶”屬于同類戰具(後者為守城器械,裝填石灰從高處投擲)。宋代對這類武器進行改良,使其更適應水戰需求。

需注意“礮”為“炮”的古字,此處并非現代火炮,而是指抛射類裝置。該武器通過化學與物理雙重作用實現戰術目的,體現了古代軍事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安懷白粱粟拔足镳局冰原比儗步櫩赤尉出意從理入口厝念麤束儋崖彫菰獨向煩敝翻曬斧畫府衛敢則是高腳杯公台果園號羣弘麗泓邃闳壯胡本矜式金印記九禮快憾樂喝喝廉夫離玦隆中對沒了頭名實不副難説話漚榔乾造漆匠秋蘭日下無雙善女擅讓神運石溲膏鎖管桃腮粉臉調朱弄粉痛勦窮追吞蝕鼍窟遺金沃續無紀律相逢狹路宵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