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戰具。類似灰瓶。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官軍乃更作灰礮,用極脆薄瓦罐,置毒藥、石灰、鐵蒺藜於其中,臨陣以擊賊船,灰飛如煙霧,賊兵不能開目。”參見“ 灰瓶 ”。
“灰礮”是古代戰争中使用的一種武器裝置,主要出現在宋代文獻記載中。根據陸遊《老學庵筆記》的描述,其結構和使用方式如下:
構造特點
由極脆薄的瓦罐制成,内部填充毒藥、石灰和鐵蒺藜(帶刺的鐵制障礙物),屬于複合型攻擊武器。
作戰用途
主要用于水戰或近距離攻防,通過投擲或發射撞擊敵船/敵陣,罐體碎裂後:
曆史關聯
與“灰瓶”屬于同類戰具(後者為守城器械,裝填石灰從高處投擲)。宋代對這類武器進行改良,使其更適應水戰需求。
需注意“礮”為“炮”的古字,此處并非現代火炮,而是指抛射類裝置。該武器通過化學與物理雙重作用實現戰術目的,體現了古代軍事智慧。
《灰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為:指泛指煙塵、灰塵。主要用來形容煙霧、塵埃等懸浮物。
《灰礮》是一個由6個筆畫組成的字,它的部首為“火”,拆分成“火”和“石”兩個部分。
《灰礮》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籍中。同時,《灰礮》也是繁體字,用于繁體字書寫系統。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相比現代漢字,古時候的漢字更加繁複。關于《灰礮》,在古代的漢字中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形狀和意思沒有變化。
1. 風吹過,把樹上的灰塵吹落下來,形成一片浮動的灰礮。
2. 整個城市籠罩在濃厚的灰礮中,看不清楚遠處的建築物。
1. 灰塵:指空氣中漂浮的粉末或細碎顆粒物。
2. 灰霧:形容空氣中的細小顆粒形成的霧狀。
3. 灰暗:指顔色暗淡,光線不明亮。
1. 塵埃:指空氣中懸浮的細小顆粒。
2. 懸浮物:指懸浮在空氣或液體中的物質。
1. 清新:與灰礮相對,形容空氣清新,沒有灰塵。
2. 晴朗:與灰礮相對,形容天空明亮,沒有灰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