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官手書的意思、三官手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官手書的解釋

道教徒祈禱三官神的文書。《三國志·魏志·張魯傳》“雄據 巴 、 漢 垂三十年”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説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官手書是東漢五鬥米道創立的一種宗教文書形式,主要用于信徒祈福禳災、忏悔罪過的儀式中。該詞由“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與“手書”(親筆書寫)兩部分構成,字面含義為“向三官神明呈遞的親筆文書”。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書寫罪過或祈願内容,分别焚燒、埋藏、沉水,象征将信息傳達給天、地、水三界神靈,以求赦罪或賜福。

1.宗教定義與結構

據《中國道教大辭典》記載,三官手書需以朱筆黃紙書寫,内容包含信徒姓名、生辰、住址及具體忏悔事項,并按儀式分為三份:一份焚化上達天官,一份埋于土中告地官,一份沉入水中通水官。這種“三分法”體現了道教“天地人三才”的宇宙觀。

2.曆史淵源

三官手書最早見于《三國志·張魯傳》,與五鬥米道首領張修、張魯推行的“三官信仰”直接相關。東漢學者魚豢在《典略》中描述,信徒患病時需書寫罪過文書,通過儀式向三官忏悔,以此作為治病消災的手段。

3.文化影響

此儀式對後世道教齋醮科儀産生深遠影響。如唐代《要修科儀戒律鈔》記載的“投龍簡”儀式,即延續了三官手書“分投天地水”的核心形式。現代學者李遠國在《道教禮儀研究》中指出,該文書是研究早期道教醫療與倫理觀念的重要實物依據。

4.文獻佐證

《後漢書·劉焉傳》提及五鬥米道“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與三官手書的功能高度吻合。宋代道書《無上秘要》亦收錄相關儀軌,印證其宗教傳承的連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三官手書”是道教中的一種宗教文書,主要用于信徒忏悔罪過、祈求消災解厄。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三官手書”指道教徒向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祈禱時撰寫的忏悔文書。其核心在于通過書寫并呈遞罪過内容,祈求神明赦免。

2.曆史與出處

該儀式最早見于東漢天師道(五鬥米道)的記載。《三國志·魏志·張魯傳》及裴松之注引《典略》提到:信徒若患病,需将姓名、所犯罪過書寫三份,分别置于山頂(獻天官)、埋入地下(獻地官)、沉入水中(獻水官),稱為“三官手書”。

3.儀式内涵

4.宗教經典關聯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即《三官經》)是相關重要經典,強調持誦此經需齋戒修善,與“三官手書”的忏悔理念一脈相承。

5.文化意義

這一儀式體現了道教“天人感應”思想,通過文書溝通人神,也反映了早期道教對倫理修持的重視。如今雖完整儀式少見,但《三官經》仍被廣泛持誦,延續其消災祈福的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三國志》相關篇章或道教經典《三官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鞫敖不可長暴富乞兒祊田閉閤思過舶物步健廁屋徹頭徹尾喘噓噓褡連大芒駱黨駢道考點句電信滴水不漏紛繁綱佐诰教缟練關乎顧訪海堧害相思寒吟漢中昒霍谏誡驕怒膠着假裝砎石僅見開列空門勑命莫可名狀棚巷披頭蓋腦潛德奇志器制确耗撋縱啬啬石枕識字班踏歌特命投遞頽坼推嬗旺發圍攏仙棗小恩小惠小石谺若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