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钿窩的意思、钿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钿窩的解釋

(1).指女子面頰貼花钿的地方。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不忍見,盈盈地粉淚,淹損鈿窩。” 淩景埏 校注:“指女子面頰貼花鈿的地方。” 元 于伯淵 《點绛唇》套曲:“柳情花意媚東風,鈿窩兒裡粘曉翠。腮鬥兒上暈春紅。”

(2).衣上飾品。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則将指尖兒,輕輕的貼了鈿窩。” 王季思 校注:“鈿窩,當即鈿窠。鈿窠,衣上飾品,見《元史·輿服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钿窩

一、核心詞義

“钿窩”指古代女子貼花钿(金玉珠寶制成的裝飾薄片)的面部位置,特指兩眉之間或面頰的酒窩處。該詞由“钿”(金玉飾物)與“窩”(凹陷處)組合而成,強調裝飾物粘貼的生理特征位置。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面頰貼花钿的地方”。

二、曆史背景與文化内涵

  1. 裝飾習俗:唐代女子盛行“貼花钿”,将金箔、雲母等剪成花鳥圖案,用呵膠粘貼于眉心或笑靥處,稱為“妝靥”。钿窩既是裝飾部位,也暗含審美标準(如酒窩為美)。
  2. 文學意象:詩詞中常以“钿窩”隱喻女子面容嬌美。元代張可久《梧葉兒·感舊》有“眉淡掃,钿窩淺”之句,描繪女子妝容的精緻婉約。

三、語義演變

明代後,“钿窩”引申為衣物上的裝飾凹槽。如《金瓶梅》描述“鈕扣嵌在钿窩内”,指衣物扣眼鑲嵌珠寶的凹陷設計,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仍指面部裝飾位置。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2.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2011)
  3. 《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

網絡擴展解釋

“钿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分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女子面頰貼花钿的位置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女子面頰上貼花钿(金屬或珠寶制成的裝飾物)的位置。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描述“淹損鈿窩”即指淚水浸濕了貼花钿處()。

  2. 文學意象
    元代于伯淵《點绛唇》中用“鈿窩兒裡粘曉翠”形容女子妝容的精緻,借“钿窩”暗喻面頰的美麗()。

二、衣飾上的裝飾

  1. 衣飾配件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提到“貼了鈿窩”,此處指衣物上的飾品,可能是鑲嵌珠寶的裝飾部位()。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西廂記諸宮調》及元代散曲相關注解(來源: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報功寶幄比伍布帆囪囪單一東坡冬月妒色附衆公股盥耳懷術黃龍戰艦簡除剪刀拐腳胫凈濑矜耀及以鈞聲開景匮喂浪婆潦雨樂極飂叔盲腸芒刃蒙太奇媌條南征北讨奴奴迫遣情義秋晦碁子面驅戶肉囊囊散草穑夫事前詩什戍所樹頭酒斯幹之夢兕爵台庭投袂推阻唾沫枉駕犩牛無計所奈閑情别緻險折鮮豔豔遐想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