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钿窩的意思、钿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钿窩的解釋

(1).指女子面頰貼花钿的地方。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不忍見,盈盈地粉淚,淹損鈿窩。” 淩景埏 校注:“指女子面頰貼花鈿的地方。” 元 于伯淵 《點绛唇》套曲:“柳情花意媚東風,鈿窩兒裡粘曉翠。腮鬥兒上暈春紅。”

(2).衣上飾品。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則将指尖兒,輕輕的貼了鈿窩。” 王季思 校注:“鈿窩,當即鈿窠。鈿窠,衣上飾品,見《元史·輿服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钿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分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女子面頰貼花钿的位置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女子面頰上貼花钿(金屬或珠寶制成的裝飾物)的位置。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描述“淹損鈿窩”即指淚水浸濕了貼花钿處()。

  2. 文學意象
    元代于伯淵《點绛唇》中用“鈿窩兒裡粘曉翠”形容女子妝容的精緻,借“钿窩”暗喻面頰的美麗()。

二、衣飾上的裝飾

  1. 衣飾配件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提到“貼了鈿窩”,此處指衣物上的飾品,可能是鑲嵌珠寶的裝飾部位()。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西廂記諸宮調》及元代散曲相關注解(來源: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钿窩

钿窩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金屬器上用來安裝或存放钗和發飾的座椅。钿窩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钅)和窩(穴)。金是指金屬,窩是指孔洞。

钿窩的筆畫數為11畫。金部的筆畫數為8畫,窩部的筆畫數為3畫。

钿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女性的發飾中,钗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飾品,用來固定頭飾和發髻。為了方便存放钗和發飾,人們創造了一種特殊的器具,即钿窩,用來安放這些飾品。隨着時間的推移,钿窩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飾物,成為女性裝飾品中的一種重要部分。

在繁體字中,钿窩的寫法為『釿窩』。『釿』是對『钿』的繁體寫法,字形上由金部的「钅」和嚴字旁的「㐬」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钿窩》的寫法為「鈿窩」,采用繁體字形,并以篆書、隸書風格書寫。隨着時間的推移,部分字形發生了變化,形成了現代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使用钿窩一詞的例句:

1. 她頭上的钿窩閃着銀光。

2. 那位女士的钿窩上鑲嵌着珍珠和寶石。

3. 這種钿窩的設計十分精美,體現出傳統工藝的魅力。

钿窩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1. 钗(chāi)- 用來固定頭飾和發髻的一種飾品。

2. 金屬(jīnshǔ)- 具有良好導電性和導熱性的化學元素或合金。

3. 發飾(fàshì)- 用來裝飾頭發的裝飾品,如發夾、發箍等。

钿窩沒有明顯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專指特定飾品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